生产环节:屠宰把关是关键
12月21日凌晨2点,记者在南宁商务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赶到南宁市某屠宰场,看到该屠宰场依旧灯火通明。记者了解到,今天夜里一共一千多头生猪在这里进行检疫、屠宰、销售。
每天南宁市区大概销售3500多头猪,而从此屠宰厂出去的生猪数就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相比于较为分散的个体养殖户,从屠宰环节入手,让追溯体系中的生产环节设置更便捷、科学、有效。
从2013年10月开始,猪肉流通追溯系统生猪屠宰子系统进入试运行。根据南宁市商务局的要求,屠宰厂要严格执行“凭卡交易”。没有流通服务卡的生猪供应商及采购商户一律不准进入屠宰厂交易。正规入场的生猪还需要经过检疫、过磅、结算等环节。在屠宰场的检验点,每一辆生猪养殖户开来的货车进入时,屠宰场改造人员凭《产地检疫证》记录生猪来源信息。通过猪身编码刺青的方式进行批次管理,再根据录入选猪单上的交易主体编码、价格等信息进行上下游关联,经检疫检验屠宰称重后,所有信息将汇聚到结算窗口电脑上,猪肉零售户通过刷一下IC卡读出本人采购生猪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结算出场,相关信息读入猪肉零售户,同时上传追溯体系的城市管理平台。
记者从追溯系统中看到,自今年年初到12月13日,该屠宰厂记录了包括329647头进猪数、376224头检疫证头数在内的各种养殖户、猪肉等数据。
“相比于过去靠‘两章两证’——(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等传统追溯方式,猪肉流通追溯系统对食品安全监管来的更加有效、便捷,百姓们发现问题猪肉后可以准确的找到责任主体。”该屠宰厂负责人说道。
屠宰厂负责人介绍,目前,追溯系统还未覆盖到猪肉最上游,即生猪养殖。对于猪肉生长过程等环节的监管无法实现信息公开化。追溯系统中仅仅只能查询出生猪供应商的姓名及来源地,饲料、养殖环境评估、疾病情况等信息依旧是空白。因此主管部门在屠宰厂对猪肉的质量把关尤为重要。我们所能做到的工作就是,凡是进入我们屠宰场准备屠宰的所有生猪必须持有两证一耳标(即生猪检疫合格证、非疫区证明和免疫塑料耳标),凡是没有的不能进入屠宰环节。同时,南宁市动检所官方兽医有专人驻点,对入场的猪肉进行宰前和宰后检疫,检疫项目包括宰前疫病、瘦肉精及宰后旋毛虫等,通过宰前检疫合格的生猪才能待宰。此外,在运送途中死亡的生猪要现场销毁,避免不法商贩将死猪流入市场中销售。
南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肉类追溯体系以生猪定点屠宰场为系统建设起点。对生猪进入屠宰场之前的监管,主要采取的是盯住产地检疫证的方式,通过产地检疫证上的信息,能够确定肉类的生产地区,可以具体到市、县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