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25年养猪行业八大趋势前瞻

来源: 猪场动力网   2025-02-25 16:18:25   查看:  次

  2月23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终于发布。生猪产业是“三农”重要支撑产业,本网通过深度解读,带您一起来看生猪养殖的当下和未来,将受到哪8大方向的指引?

  一、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促进平稳发展

  原文第二条“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提到: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促进平稳发展。

  解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70256万头,较2023年减产约2400万头,可知生猪产能得到合理调减。直接反映在养猪利润上,2024年养猪平均盈利约200元/头,较2023年增长约276元/头。

  回看去年的“一号文件”,曾明确“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而今年并没有单独强调“能繁母猪”。从农业农村部2025年1月最新数据可以看到,不仅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2万头,再次接近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上限,全国生猪出栏量、中大猪存栏量、新生仔猪数也都同比增长了6.1%、1.1%、2.5%。全方位都存在较大的供应压力,业内预计2025年猪价或承压下行。

  因此,从宏观层面来说,今年的生猪产业主基调,就是要在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引导产能调控的基础上,更好保障行业的平稳发展。

  二、严格生猪屠宰检疫执法监管,强化重大疫病防控

  原文第二条“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提到:严格生猪屠宰检疫执法监管,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

  解读:严格生猪屠宰检疫执法监管,是以实际行动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而对于养猪人来说,做好疫病防控环节,不仅为保障食品安全,也切实关乎自身养殖效益。

  就在2月21日,农业农村部还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近期生猪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工作,提到“国内猪病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境外疫情传入风险长期存在,必须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要强化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指导抓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等重点猪病免疫,及时做好相关疫苗储备。

  三、降低大豆进口依赖,稳定饲料供应与成本

  原文第一条“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

  原文第六条“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提到: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

  解读:对于养猪业来说,饲料成本是控制养殖成本的重要环节。今年春节过后,外部环境等因素引发了大豆市场的剧烈波动,豆粕一路涨价,部分地区突破4000元/吨,饲料企业不得不纷纷宣布猪料涨价,涨幅在50-450元/吨不等——这一过程,让整个行业都措手不及,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了我国从粮食生产到养殖业发展,仍受国际牵制。

  原文第一条中,高产、高效是重点;而原文第六条,则是旨在通过政策支持,让农民愿意种、有底气种。总的来说,在扩大和稳定大豆种植面积之外,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也是“降低大豆进口依赖”的重要路径。

  另一方面,“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也在持续推进。近期饲料涨价背景下,有猪企就回应称豆粕减量已取得一些成效,对于养殖成本影响可控。

  四、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智能化”养猪乘上东风

  原文第四条“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提到: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解读:最新的“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也连续五年提及“生物育种技术”。

  具体到养殖行业来看,一大批猪企、饲企通过在生物育种、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的积极布局,在不断优化养殖效率、成本,提升自身业绩的同时,也正推动我国农牧行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加速迈进。

  比如近年来,“楼房养猪”这一类需要高度智能化设施配套的养猪模式,逐渐成为新建规模产能的主流;猪场巡检机器人、无针注射、无人猪场等新兴“黑科技”不断拓展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场景,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智能化”助力下,“未来式”养猪值得期待!

  五、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地方猪”品牌潜力无限

  原文第十三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到: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解读:近年来,浙江、四川、湖南等地都基于特色“地方猪”品种,不断进行品牌培育和打造。在生猪产量充裕的当下,为何还要大力发展地方猪产业?因其不仅是种业资源的保护和延续,也有着产业化效益的巨大潜力。

  黑猪、花猪……这些带有“记忆味道”的地方猪,虽然生长速度较慢但饲养方式相对绿色环保;又因肉质优良、口感独特,产品溢价相对较高,受价格涨跌冲击小。同时,地方猪的地域标识度高,结合地方菜系、地方小吃、制品加工,以及文旅休闲、电商销售等新业态,打造和发展地方猪系列品牌,有利于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六、“放养”合作模式,让企业和农户实现“双赢”

  原文第十四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到: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联合与合作,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解读: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散养户大量退出。数据显示,2018-2023年,生猪养殖规模以下散养户在5年中减少1300多万户,减少了41%。但我们必须要看到,中小养殖场户的产能仍占全国体量的近三成。

  去年8月底,农业农村部不仅公开明确“支持生猪适度规模养殖,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提到了鼓励和扶持适度规模养猪群体成立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通过保底收购、股份分红、优先就业等形式,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发展壮大。

  一直以来,大部分猪企都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模式,而在经历了非瘟暴发、资本入局和长期猪周期低谷后,行业内发现,这一轻资产模式对于企业和农户双方来说,都有利于降低风险。不仅许多结束自繁自养的散户再次成为猪企的代养户,许多规模猪企也在规划进一步发展“放养”模式。“共赢”局面的实现,或由此展开。

  七、猪场环保治理仍值得重视

  原文第十九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到: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系统治理,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尾水处理。

  解读:当下,环保治理依然是养殖行业的重点工作。尤其是近两年来,不少省市都开始探索制定地方《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持续收紧——正是环保政策的地方化趋势,这也将倒逼猪场环保治理措施不断加码。

  今年“一号文件”再提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说明资源化利用这一方式,仍是养殖行业环保治理的有效方式,值得养猪人加大投入、强化实践。

  八、生猪也可用来申请融资

  原文第二十七条“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提到:推广畜禽活体、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贷款。

  解读:畜禽活体也可抵押贷款,包括生猪。近年来,这种新鲜的融资模式在全国各地展开试点,相关工作要求、融资标准、规范融资环节等内容得到不断明确和细化。“一号文件”则强调了“推广”。

  一定规模的养殖离不开高成本的支出。而生猪“活体抵押贷”的方式,能帮助企业或猪场将“生物资产”变“数字资产”,高效解决企业传统抵押物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题。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