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晓 道,网易养猪四年,时至今日未见猪影,但名声远播却在2009年。而据说“网易猪肉,能卖来 100元、200元”,许多人翘首盼望 。而“网易猪肉”为什么可以“价高” ?第一,不是因为猪好,第二,不是因为料好,而是因为“猪圈好”(买猪不买圈,看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试想3亿元投资,又会“蹲马桶”的猪,还不得老洁净、老好了(有机与否、生态与否就没人关怀 了)!
那么,如果(仅仅是如果)我的“XX猪舍(专利)”比网易的猪舍好很多,那么,用真正达标的有机饲料,公众会不会认可?可我们的猪舍比网易的好吗?简单说,我们是“恒温密闭的生态猪舍,含有十项关于养猪的专利(四项获权。包括“生态猪舍”以及生态养猪的设备等)。而丁磊的“网易猪舍”却有十大缺陷。我们是真正有机,而网易养猪,这就需要您看《网易养猪既非有机、也非生态》了。也就是说,我们200万与其3亿PK,我们有100%的胜算。(利用互联网之间的矛盾并不难、利用《我爱发明》、《科技苑》《绿色空间》等央视节目、地方台农业节目也不难)。那我们怎样成为品牌呢?(这是一个策划案,我把它写成,《有机猪肉,我们如何做成品牌》)
可以确定的说,突破品牌瓶颈有可能。
十五. 认证瓶颈
对于有机认证的做与不做。
有人认为:“消费者的认可比认证更重要。认证不过是一个证书,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品质。而品质是会说话的,口感、风味消费者都能感觉来 。不是企业说自己的产品是有机就是有机了。”(意思不用认证)然而,企业有机食品认证,那是企业的名片,也是企业的脸面。反常 是要做大品牌、大规模的有机农产品企业,不仅认证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认证不能一等三年、四年(少赚钱都是以亿运算 )。而口感、风味很好,认证则更能锦上添花(这谁都明白)。至于认证需要时间,以及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他们非要等上三年(没有技术)。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先从猪肉做起的因素。而做大规模有机农业,辐射的就不仅仅是北、上、广、深,因此,一纸认证用于各大城市,还是很划算的(不规范,那就得一地一地认证了,好多钱哟)。但是我们不做收费的官方检疫、检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用不了两年,我们就是公众认同的标准(不说明了)。而实际上这个费用也该取消或者补贴归回。
十六. 检疫瓶颈
新的有机食品政策出台后,不同品类、不同批次都要进行检疫,一项检疫费的价格约是2000元,按此运算 ,就是北京小小的沱沱工社(当是时,只有两台货车)每年在这方面的花费高达40万元左右。而对于那些仍在靠努力和坚守坚持的小农庄,执行如此严厉和高费用的标准,竞争力是一个挺大的打击。而我们则是要靠品质来说话,因为品质是由生产过程决定的。不是企业说自己的产品是有机就是有机了,也不是你认证了就有机了,我们甚至把“有机“清晰为“生态”,这也是未来我们的5000家自主加盟门店,我们只叫“XX生态联盟”,而不是“XX有机联盟”的因素。但这不是说我们的产品不够有机(我们就是标准)。而是靠产品真正有机而无需检测。因为我们可以跨过信任门槛。
十七. 信任瓶颈
这些年关于有机产品的乱象已经让人们对所谓有机食品产生了诸多质疑。反常 是:有些有机农业从业者,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原有的理念,产品质量可能就会下行(产品本来就不是真正有机),而以美国Whole Foods的体会,大企业的加入使得美国有机食品的品质是有所下行的。比如种植谷物、蔬菜,肥料是否有机,这是美国有机相关法案没有明确的,但是这却对有机食物的纯粹性有极大的影响。而我们要做中国式Whole Foods、TraderJoe's,就不能蹈美国人的覆辙,让信任危机危及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解决走多远的问题)。
目前,国家正在从机制上建立诚信壁垒。今年7月1日起,国内销售的有机产品将必须在包装上统一添加有机产品标识和认证码。届时消费者若购买了有机产品,可上网通过国家认监委“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food.cnca.cn)进行查询、验证,辨别自己所购买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有机产品。这是一很好的资源。而我们更注意的是“全员规范”(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一样),反常 是“前店后场(种植场、养殖场)”的销售模式、100%可以追溯,要让消费者不去追溯。就如“农墟上卖的那些东西,没有任何销售许可或质量认证,但人们毫不犹疑地购买的因素在于:人们费解它们的生产者,晓 道他们有怎样的价值观,用的什么原料,经由哪些工序——人们信任他们,因为人们懂得他们。”实际来说,我们也可以让所有人懂得我们、信任我们。这就是我们的产品理念。而这要靠技术手段,而不是靠道德标准,甚至良心来起誓发愿。所以,有人认为:“可追溯”就可以了,其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