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在养猪业打拼了十来年的何钦提来 的,随着山西小煤矿关停、房地产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不少老板们把眼光瞄准了国家鼓励 的养殖业。有些老板是为了配合当地政府,“他们已经靠开煤矿有了几亿元资金,也不在乎投几千万元来养猪”。这些老板并不在乎是否赚钱,而是把它看做支持当地政府政绩的一个方式。另外一些老板,则是看来 了养猪业带来的规模效应。
从未养过猪的潘阿叨一开始想得比较简单,预想的是投资1000万元,可进入这个行业后,潘家很快发觉在浙江养猪其实是并不怎么划算的买卖,他得从外地购买饲料,饲料每公斤成本比别处贵3毛钱,还得从东北、福建、四川等地购买种猪。1000万元投资几乎翻番了,钱还不够用。建猪场、购买设备、污染处理,最后他投入了2700多万元。2010年潘阿叨除去所有成本后,纯利302万元。“你说我是赚钱还是不赚钱?我如果把2700多万元借贷出去,利息就比这个多,我养猪是亏还是赚呢?”
好在潘阿叨并不在意眼前的得失,并且打算沉下心来把养殖业发展下去。他的主业还是房地产,在甜肃盖经济适用房。“养猪是我的试验田,亏了也没有关系。不过我今年算下来,来 年底应该能纯利500万元。”
而何钦注意来 ,从2007年国家开始补贴生猪行业后,各地畜牧局由一个清水衙门变成了对养殖户十分重要的权力机关。一些人进入养猪生意,却并不是意在发展农业,而是食 补贴。“如果做规模养殖,贷款是免息的,拿地反常 顺利,很多人虚报养猪数目,和地方主管部门联合起来找国家要钱。”这种说法湖南湘潭青竹村的书记卢国良也予以证实:“农民拿来 补贴比较少,反而是不怎么养猪的大老板,更容易拿来 国家补贴。”何钦说,养殖业造假非常容易,因为国家是根据表格上的数字来发补贴的。对于地方主管部门来说,不少人认为反正是向国家要钱,能多要就多要,“上头的检查组下来时,也就是停在养殖场门口看表格,有几个人会真正进来 猪舍里边去数一数猪的数目?”于是上报500头母猪的养殖场,实际数目可能只有200头。而一些虚报了数目的外行养殖户,拿来 补贴后就关闭养殖场,也没有部门去追究他们的责任。何钦说,国家政策是好的,就好比经书是好的,但是让和尚给念歪了。卢国良忧患,随着散户大量退出养殖业,如果一些规模化养猪场并非真心实意发展养猪业,那么产业链的基础问题还是难以解决。■
(编辑:SN00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