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又称强直梭菌,大小为 (0.5-1.7) 匹 X(2.1-18.1) “ m 的细长杆菌,两端钝圆、朴重或微弯曲,多单个存在。 DNA 的 ( G+C)ruolu/o 为 25-26 。幼年培养物革兰阳性
2010-10-25 14:19:56 -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后,产生外毒素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特征:主要表现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刺激反射高兴性增高。
2010-10-25 14:15:45 -
(一) 预防措施 加强治理,改善饲养和卫生前提,常常保持猪舍、体育场及器具的清洁与干燥。避免咬伤和其他外伤,一旦发生外伤及时处理。发生本病后,及时隔离和治疗病畜,污
2010-10-23 15:27:17 -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坏死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作“ 初步诊断”。本病的发生与诱因有紧密亲密关系,各种病型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可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2010-10-23 15:26:05 -
死于坏死杆菌病的动物,除具有原发性坏死性炎灶外,一般内脏器官也有蔓延性或转移性的坏死灶。最常见的是肺脏的转移灶,肺组织发生液化坏死,在肺肋膜与肋肋膜发生纤维素性炎
2010-10-23 15:25:13 -
潜伏期从数小时至 1-2 周,一般 1 ~ 3d 。 根据受害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坏死性皮炎、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和坏死性肠炎。 坏死性皮炎: 仔猪 和架子猪常见。多发生于耳、颈部、
2010-10-23 15:22:43 -
坏死梭杆菌的致病作用往往与同时感染的细菌的协同作用有关。在其病灶常能分离到化脓棒状杆菌、化脓球菌、有结类杆菌等。化脓棒状杆菌能产生一种大分子物质同时消耗氧,有利于
2010-10-23 15:22:04 -
1 .易感性 本病可侵害多种动物。猪同绵羊、牛、马、鹿一样最易感,幼畜比成年畜易感。实验动物中以免和小鼠较易感,豚鼠次之。 传染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病禽。本菌是
2010-10-23 15:21:26 -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多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组织坏死,多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甚至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
2010-10-23 15:19:37 -
( 一)预防措施 平时注意防止外伤,发生外伤后及时处理,注意消毒和早期治疗,各种外科手术,针炙及注射等均应无菌操作,并注意术后护理。我国已研制成梭菌病的多联苗,常年
2010-10-23 15:17:01 -
本病根据病猪生前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结合细菌学检查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一)细菌学检查 1 .病料采取 生前可于局部穿刺采取水肿液。死后除采取局部水肿液及坏死组织外
2010-10-23 15:15:45 -
临床症状 有两种病型。一种为创伤感染,常因外伤(如去势)所致,表现为局部(伤口周围)发生弥漫性炎性性水肿,肿冲胀从原发部位迅速扩展,触诊肿胀区,呈凹陷性水肿,病后期
2010-10-23 15:14:13 -
恶性水肿病原体的芽孢经创伤侵入机体时,如机体抵抗力弱、创伤深而缺氧等条件适宜,则芽孢变为繁殖型,并迅速繁殖产生外毒素,使组织发炎、坏死,血管壁的完整性被破坏,通透
2010-10-23 15:13:23 -
1 .易感性 猪一般较少发生,实验动物中,家兔、豚鼠及小鼠均易感。 2 .传染源 腐败梭菌、芽孢杆菌在土壤中,和大多数种类动物的肠道中很常见。在病畜的局部水肿破溃时,可随水
2010-10-23 15:12:35 -
本病的主要病原为梭菌属 ( Clostridium ) 中的腐败梭菌 ( Cl.septicum) ,其次产气荚膜梭菌 ( C/.perfringens) 、诺威氏梭菌( Cl.novyi )和溶组织梭菌( Cl.histolytiC um )等也可致病或介入作用。 腐
2010-10-23 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