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采用的猪瘟初乳前免疫(超前免疫、零时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接种后1~2h可哺乳,到60~65日龄时,再强化免疫1次(4头份/只),可极好地解决仔猪猪瘟病毒母源抗体的干扰问题。
2.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干扰 同时免疫两种或多种弱毒苗,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干扰的原因可能包括两方面:一是两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等,产生竞争作用;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
3. 药物的干扰 在使用由细菌制成的活苗如巴氏杆菌菌苗、猪丹毒杆菌菌苗)时,猪群在接种前后10天内使用(包括拌料)敏感的抗菌类药物(包括敏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易造成免疫失败。将病毒苗与弱毒菌苗混合使用,若病毒苗中加有抗生素则可杀死弱毒菌苗,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在使用活菌制剂(包括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弱毒苗)的前后10天内,应避免给予猪只敏感的抗菌药物(如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或肌内注射等),若饲料中有敏感的抗菌药,则免疫时应选用适宜的灭活菌苗,而不能用活菌苗。
九、免疫耐受发生
特异性免疫耐受后对疫苗病毒感染不产生免疫反应,但受到野毒感染后可发病。如仔猪胚胎在妊娠早期发生先天性感染,产后仔猪对猪瘟病毒具有免疫耐受现象,以后只有遭到猪瘟强毒感染才会发生猪瘟。
十、免疫麻痹
使用疫苗的免疫剂量过大,机体免疫应答就会受到抑制,发生免疫麻痹。超大剂量活疫苗感染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甚至可导致猪只发生临床疾病。
总之,猪群的免疫效果受疫苗、猪群、病原、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防制猪病不能期望单纯依赖疫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