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由于动物群体免疫压力,动物群中流行毒株由于逃脱中和抗体的作用可发生抗原漂移,如猪A型流感病毒含有8个独立的RNA节段,如果有2种毒株共同感染1个个体,在复制时它们就可交换彼此的RNA节段,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含有来自不同亲本基因的新毒株,发生抗原转变,这就是世界各地不同时期流行猪流感病毒H—哑型不同的主要原因。
六、免疫程序不合理
1.给妊娠母猪接种弱毒菌苗,弱毒苗有可能进人胎儿体内,由于此时胎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结果导致免疫耐受和持续感染,引起流产、死胎或畸形,这种情况曾见于某些猪丹毒菌苗。
二二钩猪群遭受感染,那么这时疫苗还未诱导免疫力产生,猪群就会发生临床疫病,表现为疫苗免疫失败。由于疾病症状通常在接种后不久出现,人们就会误以为是由疫(菌)苗毒(菌)导致的发病。
3.未及时检测猪群免疫力,对接种后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的猪只未进行及时补免,造成免疫空白,一旦强毒感染,就会导致发病。
4.给不健康的猪群接种,猪只不能产生抵抗感染的足够免疫力。
5.未选用合适的疫苗,如在猪瘟强毒流行地区,给猪免疫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联苗,由于猪瘟病毒的免疫剂量较小,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制定免疫程序要依据当地疫情、猪群免疫状态和本场饲养管理等,做好猪瘟母源抗体水平监测,以确定首免时间。定期监测猪群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等的血清抗体,以确定猪群群体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况,为制等免疫程序提供依据。猪群的免疫接种时间应在疫病流行之前进行,另外要注意猪群的抗体水平,包括母源抗体水平。如果猪群存在较高水平的抗体,会极大地影响疫(菌)苗免疫效果。
据卓宜恒( 1990 )报道,仔猪1日龄中和抗体滴度在1:5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