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其脱毒方法
来源:豆丁网 2016-07-15 11:03:48| 查看:次 霉菌毒素是次生性的真菌代谢物,全世界极为关注。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 有几种方法一直被用来对收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进行脱毒或灭活处理,但是其作用极不稳定,或者不实用。
一、霉菌对饲料的危害 自从1960年英国火鸡X-病爆发,世界开始注重对毒素中毒的彻底调查。已知有300多种真菌产生毒素,但除几种毒素外,人们对它们产生的毒素所知甚少。已知的重要的毒素有: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 桔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这些有霉菌分布各异,都已从范围广泛的各种谷物及混合饲料中分离。真菌生长: 曲霉属菌属曲霉科,大多数真菌污染事件都发生在操作不当的收获、运输、饲料原料和混合饲料储藏过程中。 饲料水分含量12%或以上,相对湿度80~90%和温度在10~42℃都足以使真菌生长。而霉菌对饲料造成严重的危害。微生物活动是导致贮藏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微生物个体极小,在其未大量繁殖前,常不易被发现。当发现霉变颜色时,说明微生物繁殖已处于旺盛阶段,饲料品质已受到严重破坏。
1、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损失
据研究,导致饲料霉变的孢霉菌,属一种腐生微生物。该微生物自身不仅不制造营养, 而且常可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因此,凡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物质含量大大降低, 并散发一股难闻的霉味。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被真菌污染的各类谷物、油料种子和饲料,约占其总量 的10%左右。可见,霉菌是影响全世界农业、饲料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必须预以高度重视。
2、引起发热,使贮料发生质变。
霉菌在消耗饲料营养物质的同时,还释放出热量。料温升高的结果,使饲料中蛋白质、 脂肪、维生素发生变化。首先使蛋白质发生质变,出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纯蛋白减少、氨态氮增加、蛋白质利用 率和氨基酸含量下降。
3、产生毒素污染饲料。
在本文中重点强调霉菌毒素对谷物和饲料的污染及其可能的脱毒方法。霉菌毒素是次生性的真菌代谢物,至今仍是全世界受到重大关注的一个领域。霉菌毒素如果有的话一般是以微量污染物的形式存在于农产品中,其浓度范围以每克中含有多少纳克到多少微克计。对霉菌毒素的大力研究以进行了将近40年。1961年分离到了第一组霉菌毒素并对它们进行了描述。它们由黄曲霉毒素组成。这是对1960年在动物中爆发的严重急性病进行研 究的结果。1965年,继黄曲霉毒素的发现之后又识别了另一组重要的霉菌毒素-赭毒素(Ochratoxins)。
二、霉菌毒素分类及危害 霉菌毒素中毒的典型情况一般是由于发生急性临床症状。这些急性中毒有明显的表现并能造成经济损失,但是更 为经常的是难以发现的隐性中毒。急性中毒在生物学和经济上造成的后果比隐性中毒小得多。较低剂量霉菌毒素引起的一般性生产性能和免疫状态受抑就是一个例子。这种情况是特别应该注意的,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谷物供应的25%受霉菌毒素污染。动物试验表明,霉菌毒素能引起心率减慢、呼吸加快、脱毛和流产等症状。
在霉菌毒素方面,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和镰刀霉菌污染饲料。据报道,对湖南省6个地区几十家饲料厂和养殖场共121份畜禽配合饲料的测定,黄曲霉、白曲霉、寄生曲霉和黑曲霉的检出率分别为76.2%,55.4%,49.6%和20.6%。对玉米、米糠、豆 粕、鱼粉、菜粕和棉籽粕的66个样品的测定,霉菌污染率为89.4%. 真菌产生霉菌毒素的主要地方可以是田间(“田间毒素”,如镰刀毒素),也可以是仓库(“仓储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和赭毒素),或者在这两个地方都产生。
在作物或饲料上是否有霉菌毒素取决于诸多因素,如:作物类型、 作物的易感性、所附真菌的类型、昆虫或机械造成的损害、收获时否进行过灭菌处理、储存条件以及随后的任何处理。 下面将简要讨论最重要的霉菌毒素,如果可能,再附上有关耐受性和法规方面的资料。 Hesseltine(1986)按霉菌毒素(及它们的主要靶部位)在全世界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如下: 黄曲霉毒素(肝毒素) 赭毒素(肾毒素) 毛菌素(皮肤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雌激素) 去氧瓜萎镰菌醇(皮肤毒素)。 天然产生的植物毒素 除了由各种真菌产生的毒素外,天然产生的植物毒素(抗营养因子)也与动物营养有关。某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