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国药动保主办、陕西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协办的“国药动保2025年陕西核心规模猪场蓝耳病防控技术交流会”在西安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以“聚焦蓝耳防控赋能养殖升级”为主题,由国药动保西北大区总监张向前、陕西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陈芝梅致开幕辞,会议吸引了陕西省内近百名规模猪场负责人、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猪蓝耳病(PRRS)等疫病防控新技术、新理念。
前沿技术分享:精准防控与净化实践

在专题报告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兴龙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蓝耳病的流行新特点。他指出,近年来蓝耳病毒株呈现多样化趋势,部分变异毒株致病性增强,叠加养殖密度提升、环境压力增大等因素,防控难度显著增加。对此,他提出“精准监测、动态评估、综合干预”的防控策略,建议养殖场建立病原监测体系,结合疫苗免疫和生物安全管理降低传播风险。

国药动保技术总监徐敏则聚焦”蓝耳病的精准防控及净化”,详细介绍了基于猪场蓝耳病感染状态科学监测而制定的精准化免疫及综合防控方案。通过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协同灵活使用,结合后备母猪驯化、生物安全管理、猪群管理等措施可实现对蓝耳病的良好控制。最后,徐敏还介绍了蓝耳病净化的技术路线及执行措施。现场展示的多项国药动保自主研发成果,如高灵敏度检测试剂、多联多价疫苗等,引发广泛关注。
国药动保技术服务老师杨铭结合临床案例,分析了圆环病毒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防控要点;技术服务老师姜艳华老师则分享了非洲猪瘟、圆环3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态势及研究进展,提醒行业关注潜在风险。
蓝盾智研沙龙:直面一线实战痛点

会议特设“蓝盾智研沙龙”环节,邀请国药动保技术总监徐敏博士,陕西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兴龙教授,陕西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名誉会长张周教授及陕西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陕西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名誉会长孙世铎教授组成“智囊团”,针对现场养殖户提出的蓝耳病疫苗选择、免疫程序优化、猪场生物安全漏洞等实际问题进行解答。专家们指出,疫病防控需避免“一刀切”,应结合猪场规模、毒株流行情况及硬件条件制定动态方案,同时呼吁行业加强联合防控,减少交叉传播风险。
作为国内动保行业领军企业,国药动保始终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此次会议不仅展现了其在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及服务生态构建上的综合实力,更通过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推动区域养殖业迈向绿色高效新阶段。未来,国药动保将持续深化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养殖企业的合作,共同绘制动物疫病防控新蓝图,助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