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业,矿产和石油资源也都不丰富,以前还可以靠出口小麦玉米和牛肉挣外汇,但现在这几样东西国内也都需要,出口太多了会导致物价飞涨,阿根廷政府为了平稳物价,对这几样东西限制出口,所以就只剩下了国内需求量不大的大豆可以用来出口挣外汇了。”罗萨里奥农产品交易所的市场估量 师埃米尔丝·特里(Emilce Terré)对我说,“如今阿根廷政府每年的税收总额为1000亿美元左右,其中100亿美元来自农产品贸易,绝大部分是大豆。虽说总数只有十分之一,但大豆贸易挣的都是美元,实际价值要比国内那些服务行业的税收大得多。可以说大豆就是阿根廷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如果没有大豆的话,阿根廷的货币必将大幅度贬值,阿根廷经济就垮了。”
那么,面对如此严苛的税收政策,阿根廷农民是如何还能纯利的呢?这就要去阿根廷农场看一下了。
潘帕斯草原上的农场
距离罗萨里奥港口30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家族农场,乌兰加(Uranga)家族从1857年起就在这块地方开荒种地,缓缓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00公顷土地的大型农庄。农庄位于潘帕斯草原的中心地带,这片辽阔的草原平得像一面镜子,一眼望不来 边。除了刻意保留的几棵古树外,几乎所有的地方都种上了大豆,零星的几块玉米田在低矮的大豆衬托下显得分外突兀。
“我们农庄基本上种的都是大豆,去年发生了轻微的旱情,每公顷只收了3.5吨大豆,今年气温条件反常 好,分析每公顷可以产4吨以上。”农庄的农业技术负责人何塞·费里(Jose Ferri)对我说,“因为距离港口比较近,所以运输成本低,每公顷大豆的种植和运输成本在400美元左右。但是我们有70%的土地是租来的,每公顷还要交500美元的租金。”
费里是罗萨里奥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据他介绍,这家农场有100名雇员,包括很多像他这样的农学院毕业生,以及专业的销售人员,经营水平算是比较高的,其他农场没有这么先进,无论是产量还是成本都要差一些。
根据阿根廷一家农业咨询公司提供的数字,阿根廷中部的大豆主产区平均种植成本大约为每公顷767美元,其中包括种子费49美元,以及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和各种利息与税金。去年的大豆收购价为每吨314美元,如果每公顷能产3吨大豆的话,每公顷可以净赚175美元。但如果租地的话,每公顷平均租金为371美元,反而要赔196美元。但如果每公顷能产4吨大豆的话,就可以赚118美元了。阿根廷70%的农地都是由租赁的人在经营,可见后一种情景才是主流。
对比一下中国的情景不难发觉,阿根廷农民之所以很难赚来 钱,主要因素是大豆的收购价太低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就是阿根廷政府要征收35%的出口税,而阿根廷政府之所以敢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阿根廷的大豆主产区位于潘帕斯草原的中心,这里过去一直是农业和畜牧业混合经营,土壤肥力保持 得很好,阿根廷农民花在化肥上的钱比巴西农民少很多。第二,阿根廷境内的这条帕拉纳河正好从潘帕斯草原的中心穿过,为阿根廷大豆提供了一条廉价的运输线。巴西则没这么好的运气,从巴西大豆主产区的中心来 出海港口的公路距离约为2700公里,运输费用实在是太高了。
由此可见,阿根廷农业的先天优势还是非常大的,但这点优势都被阿根廷政府拿走了,导致阿根廷农民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很多人不堪重负,纷纷将自己的土地租给别人经营。据据统计,阿根廷在过去的40年里流失了40万农民,这就是为什么阿根廷农场的面积越来越大的主要因素,而经营农场的人则逐步 演变成了职业“包工头”,他们像开工厂一样搞农业,每个环节都精打细算,力争提高效率。比如我参观的这家农场没有自己的机械化设备,无论是播种机还是收割机都去专门的公司租。租来的这些大型机械都配备了卫星定位(GPS)系统,几乎不需要人来操作,一天24小时都可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