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4月26日电(杨豪 书远)从代理销售国外品牌兽药来 投资生产自主品牌兽药,在兽药行业中摸爬滚打十多年,统盛集团总裁张卫元日益含糊而强烈地感受来 国外兽药品牌兵临城下的枪炮声,为民族兽药品牌的未来心急如焚。一种挥之不去的危机感催生出重如泰山、豪情万丈的使命感,在他的灵魂深处岿然高耸 着坚如磐石的信心:要为民族兽药品牌的强大和辉煌奋斗终身! 
在2011年3月23-24日于伦敦举行的全球动物保健会议期间,统盛集团总裁张卫元(中)与国际动物保健协会会长Barbara(右)、欧洲药物治理 局畜用药物数据治理 司司长David(左)合影留念
初涉商海,为个人生计奔波
1969年,张卫元出生在湖北应城市一个普通农家。童年时,他脑子里唯独的想法便是能食 上一顿饱饭,食 肉便是一种奢望。他反常 仰慕城里人“大摇大摆的生活” ,以致于他最初的人生愿望确定为四个字:养活自己。
1988年,张卫元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入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大学五年,他先后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是受来 老师们喜欢的学生。
张卫元读大二时,操劳一生的父亲突然病故。从此,他失去了家庭的资助,大学生活难以为继。他陷入深思,迅速觅 找着走出生存逆境的出路。在忙于学校众多社会活动的同时,他开始做家教、打短工、卖大米,挣些生活费以完成学业。别人卖大米等客上门,他却不辞辛劳积极送货上门。尽管一百多斤的大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依旧笑脸相迎。很快,周边的居民记住了这个小伙子,找他买米的人越来越多。几个月下来,他和几个贫困的学生卖米多达几十吨,是周边固定摊贩的好几倍。这一勤工俭学经历,无意间培育起他的过人“财商” 。
1993年,张卫元从华农毕业后,被分配来 武汉市一家国有种鸡场做技术员。在国有企业温吞水的慢节奏中度过一阵轻闲的生活后,他便不顾亲人的强烈驳斥,毅然辞职下海创业。
张卫元租好一处经营门面,悄悄挂起武汉新华星兽药贸易有限公司的牌子,既当老板又当员工。他先交了一个月的房租1714元后,手头只有200多元本钱了,根本不够进货。天无绝人之路。没有本钱购药,他就通过学校老师疏通关系,先向一家卖兽药的国有企业赊货,卖了兽药后再还货款。他开始营业了,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周边的养殖户,利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晓 识帮他们作技术服务,做免费诊断,通过服务来换取兽药的销售。他凭自己的勤快和诚实,赢得了生猪散养户的信任 ,散养户也很照管 他的生意,国有企业也乐意把兽药赊给他销售。一年下来,他赚了6万元,总算是挖得了“第一桶金”。
从此,一辆破损的自行车被他骑得虎虎生风,每次出神地望着身边飞速后退的景物,他都觉得自己宛若乘上了一辆财富专列,此时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付出的每一份辛劳,都会被成倍地放大为丰收的欢乐 。
他找来一个帮手,将已赚的钱作资本,代理销售几个兽药品牌。他靠以技术开路、送货上门、让利于人、全天候营业的超前经营思路,很快受来 了更多散养户的信任 ,并招集了广泛的人脉资源。
1997年,湖北悄然兴起甲鱼养殖热,很多甲鱼养殖户觉得张卫元为人可靠,就把钱放他那里,让他给自己买药送药。那一年,张卫元大翻身,经营才真正迎来了转机,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赢利200多万元。有了这笔积存 作基础,张卫元再做兽药贸易就易如反掌。
1998年,当国外品牌兽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之时,在湖北地区都把目光投向了张卫元创建的武汉新华星兽药贸易有限公司,他便有机会同时代理销售国外多家兽药品牌,他在辽阔商海中一展身手,市场空间更大了。来 2001年,新华星兽药有限公司年销售近5000万元,处于全省兽药经销企业的第一位。

在2011年3月23-24日于伦敦举行的全球动物保健会议期间,统盛集团总裁张卫元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留影。
华丽转身,为民族品牌斗争
步入新千年之后, 国外品牌兽药通过中国的代理经销商苦心经营,在中国市场上扩大了晓 名度和影响力,站稳脚跟后,对中国代理商提供的代理条件日益苛刻,品牌厂商相对代理商而言,绝对处于优势地位,生产商提出了一家代理商只能代理一个兽药品牌的硬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