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发病季节(夏季温度高时),发病率和病死率低,在病畜的舌面、唇部黏膜上发生水疱及流涎的特征性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与猪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性疹极相似,临
2010-10-21 15:48:18 -
由于本病不引起死亡,所以无明显的内脏病理变化。 组织学检查,病变始于棘细胞层上皮,细胞间桥伸长和细胞间隙扩张形成海绵样腔,使细胞变小并彼此分离,腔内充满液体,随着腔
2010-10-21 15:47:15 -
实验证明,病毒不能透过完整的上皮表面,只有在皮肤黏膜受到损伤时,才能侵入机体,病毒侵入细胞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细胞表面的膜凹陷,将整个病毒粒子包围吞人胞浆内形成
2010-10-21 15:46:09 -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3 ~ 4d 。猪患本病时,体温先升高,叮达 40.5 ~ 41.6 ℃,同时在口腔、鼻端和蹄部出现水疱,由于水疱很容易破裂,所以此期非常短暂,随后表皮脱落,只留下糜
2010-10-21 15:45:17 -
易感性:在自然条件下,马、牛、猪、人均易感。幼龄猪比成年猪易感,随年龄的增长,其易感性逐渐降低。实验证明,易感宿主可因病毒型不同而有所差异。猪主要对新泽西型病毒比
2010-10-21 15:41:48 -
水疱性口炎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热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病畜的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并从口腔流出泡沫样口涎。有时在蹄冠和趾间皮肤上亦发生水疱。 本病最早于1821年发生于北美,之后又在南非发生。1916年第一次世界
2010-10-21 15:37:47 -
由于目前尚无预防本病的疫苗,因此,采取加强管理、时刻防范、及时发现及就地扑灭等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还无法治疗 SVE 。发病时只能采取对症治疗的办法,并加强消毒、隔
2010-10-21 15:36:45 -
根据病猪发热、形成水疱、跋行、厌食和高烧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本病。但由于本病临床表现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及猪水疱病极为相似,因此,确诊本病主要依靠实验
2010-10-21 15:35:06 -
肉眼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在病变皮肤部位。主要表现为水疱、破溃面、糜烂面。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在病变皮肤的单层或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发生水肿变性,随后细胞坏死
2010-10-21 15:34:09 -
该病毒主要在皮肤的上皮层增殖。在此过程中,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胞浆肿胀,最终产生空泡变性。同时伴以核浓缩和核破裂,局部细胞的坏死使病毒得以在细胞间传递,从而扩散周围组
2010-10-21 15:32:21 -
潜伏期一般为 4d ,有时长达 12d 。病初体温升高并稽留在 40-42 ℃,食欲下降,初期水疱外观苍白、隆起,直径 5- 30mm ,隆起高度约 10-20mm 。水疱首先表现充血,随后充满透明或橙黄色液
2010-10-21 15:31:34 -
1 . 易感性 目前仅发现猪是唯一感染本病的家畜,其他动物的发病仪仅是通过人工接种的实验手段获得的,如人工接种试验可以感染马、狗、海豹和灵长类动物,仓鼠腹部皮内注射,也
2010-10-21 15:29:59 -
猪水疱性疹病毒属于嵌杯病毒科( C alicivlri-dae )水疱疹病毒属 ( Vesivirus) 的成员,其直径为 35 ~ 40nm ,电镜下叮见病毒粒子呈立方形,无囊膜,由 32 个壳粒组成对称的 20 面体。病毒主
2010-10-21 15:29:00 -
猪水疱性疹(VES)是一种发生于猪的急性热性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猪的口、唇、齿、眼、舌、腮、鼻镜及四肢的蹄踵和趾间部皮肤勃膜出现水疱性炎症。 因此在临床上很难与口蹄疫、水疱病、水疱性口炎相区别。
2010-10-21 15:27:47 -
EMC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靠综合性防疫。应当注意严防野生动物,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偷食或污染饲料与水源。猪群发现可疑病猪时,应
2010-10-21 15: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