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一种忍冬科忍冬属的多年生半常绿藤本植物,又名忍冬、双花。“金银花”一词取自《本草纲目》,因金银花初开时为白中带黄,故名金银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金银花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抗炎消肿、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皮肤炎症等多种疾病。随着国内外对金银花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金银花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抗生素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寻找其替代品成为研究热点。在众多抗生素替代品中,中药以其来源广、原料易得、绿色、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猪病的防治。
1、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
金银花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有机酸、黄酮、挥发油、环烯醚萜苷。有机酸类主要包括绿原酸、香草酸、原儿茶酸、棕榈酸、阿魏酸、豆蔻酸等。其中,绿原酸又称咖啡单宁酸、咖啡鞣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它既能增强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又能有效抵御病原菌的入侵,对人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金银花黄酮类成分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在植物致病、共生及再生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挥发油类成分复杂,主要有醇、酮、醛、酸、脂、烷烃等,其中脂肪酸、脂肪、烷烃含量较高,香气物质主要为苯乙酸乙酯、苯乙醇和芳樟醇。除此之外,挥发油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金银花还富含三萜皂苷,其中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等是常见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护肝、降血糖、抗病毒、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功效。
2、金银花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
2.1抗炎作用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解热毒、抗炎退热的良药。现代研究表明,金银花不仅能抑制TNF-α、IL-6表达,还能调节JAK/STAT、NF-kB等信号通路,抑制炎性细胞增殖。赵良忠研究发现,忍冬藤中的isoic acid A、C及其主要成分可明显抑制LPS刺激小鼠RAW264.7中TNF-α、IL-6 mRNA表达。李康宁等人的研究证明,金银花能抑制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引起的小鼠眼内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途径有关。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金银花黄酮类成分能抑制NF-κB及STAT3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2.2抗菌作用
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苏效双研究发现,20μg/mL绿原酸能够显著提高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伤能力。马艳妮等已证实,金银花黄酮具有抗9种常见病原菌的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为1.95~62.5 g/L,最低杀菌浓度为125 g/L。吴克刚等发现金银花挥发油对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
2.3抗病毒
目前金银花的抗病毒研究多以抗流感病毒为主。朱明珠等人研究证实,金银花汤可增加小鼠肺脏、胸腺、脾脏指数及血浆IFN-γ含量,并使肠道温度升高,显示出较强的抗流感作用。Fang等人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液对流感病毒引起的肺部损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除此之外,有关金银花抗其他病毒的活性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丁洁等人研究表明,金银花多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范炳芝等对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该类物质具有抗HIV、抗冠状病毒、抗HBV、抗HCV等活性。还有研究显示,金银花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对肠道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4抗肿瘤
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在抗肿瘤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作为一种潜在的分化诱导剂,可以抑制肝癌和肺癌在C57BL/6小鼠中的分化生长。此外,环烯醚萜苷类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张聪等人发现马钱苷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Lee I等证明了熊果酸能够阻止小鼠纤维肉瘤的生长。
2.5免疫调节
金银花主要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因子,调控免疫信号的表达,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张艳杰研究发现,金银花乙醇提取物及绿原酸能够促进肠道免疫因子的分泌,促进Th1细胞的分化,调控肠黏膜的免疫因子,从而加强肠道的免疫屏障功能。周秀萍等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提高小鼠免疫力的功效,并提出假说:金银花可通过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IFN-γ、IL-2、TNF-α等细胞因子,促进迟发型超敏和杀伤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进而调控细胞免疫。
2.6其他作用
除了以上生物功能外,金银花还具有抗氧化、降脂降糖、保肝利胆、解热、抗生育等作用。体外抗氧化性试验表明,金银花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等抗氧化作用。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能下调脂肪组织中调控脂肪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降低血、肝中脂肪,影响肝脏糖异生和脂肪酸的生成。忍冬藤中的多糖可通过调节血糖水平,抑制葡萄糖苷酶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降糖的作用。中药黄酮能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脏纤维化,并能明显减少血清中GPT的活力和MDA、羟脯氨酸的水平,并增加SOD和GSH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提示其可能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脏损害。谢新华等研究表明,金银花对新西兰家兔有明显的退热效应,其机理与其通过下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P3的表达相关。曹采蘋等在对大量孕妇禁忌使用的辛、阴、凉、寒等中药进行筛查时,发现金银花的干花蕾及茎干具有显著的流产效果。
3、金银花制剂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猪病的防控已成为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猪病的暴发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传统的猪病防治主要依赖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同时药物残留问题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绿色的替代方案成为当前猪病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对天然植物提取物研究的不断深入,金银花制剂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养猪行业的广泛关注。将金银花开发成适用于猪病防治的制剂,不仅符合当前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为解决猪病防治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深入研究金银花制剂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对于丰富猪病防治手段、提高猪群健康水平、推动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亦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母猪生殖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及死亡率高。
嘉祥县农户在2006年春季养殖的100只猪中发现了猪蓝耳病。初发于小猪,继以整群为中心。发病初期表现为:神志不清,食欲减退,部分出现咳嗽和流鼻涕,部分出现呼吸急促。退烧注射剂或者是头孢曲松或者是病毒唑都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采用金银花、菊花、桑叶、杏仁、陈皮、板蓝根、甘草等复方制剂后,整个猪群食欲逐步得到改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缓解,体温也慢慢下降。
任景文以金银花、生石膏、月巴知母、生甘草、黑玄参、生山桅、板蓝根、川大黄、鲜竹叶为原料,用水煮除渣滓,每天服1剂,连服3 d,治愈率可达71%。
黄德利等人以曾感染猪蓝耳病、体重在15~20 kg的仔猪作为试验对象,把金银花等12味中药材制成制剂,添加至饲料中连续投喂3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该制剂对PRRS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3.2治疗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PCV)是由猪圆环病毒(PCV2)侵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引起猪只体重下降、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障碍等特点,并可引起猪只全身淋巴结炎症、肝炎、肠炎、肾炎、肺炎等疾病及导致仔猪出现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黄疸、呼吸道症状、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
周博等人将金银花、黄连、夏枯草等中药制成复方,通过对仔猪体内PCV2抗体水平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强仔猪机体免疫功能及抵抗猪圆环病毒病的作用。
王克宁等取金银花、板蓝根等各100 g,熬制3次,分别过滤,除去细菌,合并滤液,在水浴中进行减压浓缩,使其含有10 g/L的原料,3 000 r/min离心20 min,得上清液,用滤器(孔径0.22μm)过滤除菌后制成药物,将制备的药物与生长良好的PK-15细胞作用,采用SPSS软件对测量的OD490进行OD值的统计学处理,分析发现:抗圆环病毒活性随药物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3.3治疗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猪瘟病毒,一种小的RNA病毒。感染猪瘟的猪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皮肤出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栗卫东精心挑选了21日龄的断奶仔猪作为试验对象,这些仔猪在断奶当天已经接种了猪瘟活疫苗。随后,他将这些小猪随机分为三个不同的试验组。从28日龄开始,对试验组进行7 d试验。本试验采用“清瘟康”(主药为金银花150 g,连翘200 g,板蓝根300 g,黄连50 g,黄芪250 g,黄柏150 g,大黄100 g,白芍60 g,知母70 g,栀子120 g,甘草150 g)饲喂,观察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对仔猪生长发育的作用。具体地说,试验组1在基础饲料中加入1.0%的“清瘟康”;第2组的比例上升至2.0%;第3组加入量最大,为3.0%。在21、35、42、49日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IgA、IgG、IgM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日粮添加“清瘟康”的仔猪IgA、IgM、IgG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2.0%组在试验期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效果最佳,这表明“清瘟康”能够提高仔猪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机体抵抗猪瘟病毒感染的能力。
廖斌发等以金银花、贯众、犀角、大青叶等数十种中药为原料制成注射用针剂,经20余年临床应用,经多个科室的兽医临床验证,对初、中期疑似猪瘟的治疗效果分别达95.4%和50.5%。全国25个省市争相试用,累计治疗了57多万只疑似猪只(10年统计)。
3.4治疗猪丹毒
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猪丹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养猪业。急性的表现为脓毒血症,亚急性会表现为紫色的丘疹,而慢性的主要症状是疣状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
杨欢曾描述过一个治疗猪丹毒的案例:一家猪场出现多只病猪,表现为发烧、食欲不振、皮肤呈红斑,医生确诊为患有猪丹毒。猪场使用由金银花、黄芪、连翘、白术、蒲公英等组成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5 d后病猪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食欲改善,皮肤红斑开始消退。继续用药3 d后,病猪基本康复,未出现复发情况。
王兴美、白爱平等均记录过:金银花15 g,地耳草30 g,紫花地丁15 g,用水煮法提取汁液,混合3遍后投喂,3次/d,连续2~4 d,猪丹毒可治愈。
李质泉也提到过:在猪丹毒的防治上,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配药如红藤、甘草、当归尾、金银花、连翘等成分,水煎后给仔猪喂食,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5治疗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也称奥耶斯基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疾病不仅会传染给猪,也会传染给牛、羊等牲畜。
杨天宁通过动物对药物体内吸收分离药效成分的方法取小鼠含药血清,结合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通过三种作用方式(先加药血清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血清、药血清与病毒同时加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对猪伪狂犬病的保护率为80.51%。因此,可以推测,使用含有金银花的制剂能有效治疗猪伪狂犬病。
4、小结
金银花及其制剂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展现了显著的效果和广阔的前景。其丰富的活性成分(如绿原酸、木犀草苷等)赋予了其抗菌、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重生物功能,使其成为防治猪病的天然药物选择。但是,人们对其作用机制、最佳使用剂量、给药方式和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研究甚少。因此,人们对金银花和金银花制剂的研究和应用任重而道远。
1、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
金银花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有机酸、黄酮、挥发油、环烯醚萜苷。有机酸类主要包括绿原酸、香草酸、原儿茶酸、棕榈酸、阿魏酸、豆蔻酸等。其中,绿原酸又称咖啡单宁酸、咖啡鞣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它既能增强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又能有效抵御病原菌的入侵,对人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金银花黄酮类成分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在植物致病、共生及再生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挥发油类成分复杂,主要有醇、酮、醛、酸、脂、烷烃等,其中脂肪酸、脂肪、烷烃含量较高,香气物质主要为苯乙酸乙酯、苯乙醇和芳樟醇。除此之外,挥发油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金银花还富含三萜皂苷,其中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等是常见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具有护肝、降血糖、抗病毒、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功效。
2、金银花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
2.1抗炎作用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解热毒、抗炎退热的良药。现代研究表明,金银花不仅能抑制TNF-α、IL-6表达,还能调节JAK/STAT、NF-kB等信号通路,抑制炎性细胞增殖。赵良忠研究发现,忍冬藤中的isoic acid A、C及其主要成分可明显抑制LPS刺激小鼠RAW264.7中TNF-α、IL-6 mRNA表达。李康宁等人的研究证明,金银花能抑制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引起的小鼠眼内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途径有关。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金银花黄酮类成分能抑制NF-κB及STAT3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2.2抗菌作用
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苏效双研究发现,20μg/mL绿原酸能够显著提高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伤能力。马艳妮等已证实,金银花黄酮具有抗9种常见病原菌的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为1.95~62.5 g/L,最低杀菌浓度为125 g/L。吴克刚等发现金银花挥发油对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
2.3抗病毒
目前金银花的抗病毒研究多以抗流感病毒为主。朱明珠等人研究证实,金银花汤可增加小鼠肺脏、胸腺、脾脏指数及血浆IFN-γ含量,并使肠道温度升高,显示出较强的抗流感作用。Fang等人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液对流感病毒引起的肺部损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除此之外,有关金银花抗其他病毒的活性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丁洁等人研究表明,金银花多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范炳芝等对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该类物质具有抗HIV、抗冠状病毒、抗HBV、抗HCV等活性。还有研究显示,金银花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对肠道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4抗肿瘤
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在抗肿瘤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作为一种潜在的分化诱导剂,可以抑制肝癌和肺癌在C57BL/6小鼠中的分化生长。此外,环烯醚萜苷类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张聪等人发现马钱苷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Lee I等证明了熊果酸能够阻止小鼠纤维肉瘤的生长。
2.5免疫调节
金银花主要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因子,调控免疫信号的表达,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张艳杰研究发现,金银花乙醇提取物及绿原酸能够促进肠道免疫因子的分泌,促进Th1细胞的分化,调控肠黏膜的免疫因子,从而加强肠道的免疫屏障功能。周秀萍等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提高小鼠免疫力的功效,并提出假说:金银花可通过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IFN-γ、IL-2、TNF-α等细胞因子,促进迟发型超敏和杀伤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进而调控细胞免疫。
2.6其他作用
除了以上生物功能外,金银花还具有抗氧化、降脂降糖、保肝利胆、解热、抗生育等作用。体外抗氧化性试验表明,金银花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等抗氧化作用。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能下调脂肪组织中调控脂肪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降低血、肝中脂肪,影响肝脏糖异生和脂肪酸的生成。忍冬藤中的多糖可通过调节血糖水平,抑制葡萄糖苷酶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降糖的作用。中药黄酮能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脏纤维化,并能明显减少血清中GPT的活力和MDA、羟脯氨酸的水平,并增加SOD和GSH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提示其可能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脏损害。谢新华等研究表明,金银花对新西兰家兔有明显的退热效应,其机理与其通过下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P3的表达相关。曹采蘋等在对大量孕妇禁忌使用的辛、阴、凉、寒等中药进行筛查时,发现金银花的干花蕾及茎干具有显著的流产效果。
3、金银花制剂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猪病的防控已成为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猪病的暴发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传统的猪病防治主要依赖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同时药物残留问题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绿色的替代方案成为当前猪病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对天然植物提取物研究的不断深入,金银花制剂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养猪行业的广泛关注。将金银花开发成适用于猪病防治的制剂,不仅符合当前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为解决猪病防治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深入研究金银花制剂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对于丰富猪病防治手段、提高猪群健康水平、推动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亦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母猪生殖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及死亡率高。
嘉祥县农户在2006年春季养殖的100只猪中发现了猪蓝耳病。初发于小猪,继以整群为中心。发病初期表现为:神志不清,食欲减退,部分出现咳嗽和流鼻涕,部分出现呼吸急促。退烧注射剂或者是头孢曲松或者是病毒唑都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采用金银花、菊花、桑叶、杏仁、陈皮、板蓝根、甘草等复方制剂后,整个猪群食欲逐步得到改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缓解,体温也慢慢下降。
任景文以金银花、生石膏、月巴知母、生甘草、黑玄参、生山桅、板蓝根、川大黄、鲜竹叶为原料,用水煮除渣滓,每天服1剂,连服3 d,治愈率可达71%。
黄德利等人以曾感染猪蓝耳病、体重在15~20 kg的仔猪作为试验对象,把金银花等12味中药材制成制剂,添加至饲料中连续投喂3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该制剂对PRRS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3.2治疗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PCV)是由猪圆环病毒(PCV2)侵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引起猪只体重下降、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障碍等特点,并可引起猪只全身淋巴结炎症、肝炎、肠炎、肾炎、肺炎等疾病及导致仔猪出现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黄疸、呼吸道症状、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
周博等人将金银花、黄连、夏枯草等中药制成复方,通过对仔猪体内PCV2抗体水平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强仔猪机体免疫功能及抵抗猪圆环病毒病的作用。
王克宁等取金银花、板蓝根等各100 g,熬制3次,分别过滤,除去细菌,合并滤液,在水浴中进行减压浓缩,使其含有10 g/L的原料,3 000 r/min离心20 min,得上清液,用滤器(孔径0.22μm)过滤除菌后制成药物,将制备的药物与生长良好的PK-15细胞作用,采用SPSS软件对测量的OD490进行OD值的统计学处理,分析发现:抗圆环病毒活性随药物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3.3治疗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猪瘟病毒,一种小的RNA病毒。感染猪瘟的猪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皮肤出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栗卫东精心挑选了21日龄的断奶仔猪作为试验对象,这些仔猪在断奶当天已经接种了猪瘟活疫苗。随后,他将这些小猪随机分为三个不同的试验组。从28日龄开始,对试验组进行7 d试验。本试验采用“清瘟康”(主药为金银花150 g,连翘200 g,板蓝根300 g,黄连50 g,黄芪250 g,黄柏150 g,大黄100 g,白芍60 g,知母70 g,栀子120 g,甘草150 g)饲喂,观察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对仔猪生长发育的作用。具体地说,试验组1在基础饲料中加入1.0%的“清瘟康”;第2组的比例上升至2.0%;第3组加入量最大,为3.0%。在21、35、42、49日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IgA、IgG、IgM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日粮添加“清瘟康”的仔猪IgA、IgM、IgG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2.0%组在试验期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效果最佳,这表明“清瘟康”能够提高仔猪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机体抵抗猪瘟病毒感染的能力。
廖斌发等以金银花、贯众、犀角、大青叶等数十种中药为原料制成注射用针剂,经20余年临床应用,经多个科室的兽医临床验证,对初、中期疑似猪瘟的治疗效果分别达95.4%和50.5%。全国25个省市争相试用,累计治疗了57多万只疑似猪只(10年统计)。
3.4治疗猪丹毒
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猪丹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养猪业。急性的表现为脓毒血症,亚急性会表现为紫色的丘疹,而慢性的主要症状是疣状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
杨欢曾描述过一个治疗猪丹毒的案例:一家猪场出现多只病猪,表现为发烧、食欲不振、皮肤呈红斑,医生确诊为患有猪丹毒。猪场使用由金银花、黄芪、连翘、白术、蒲公英等组成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5 d后病猪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食欲改善,皮肤红斑开始消退。继续用药3 d后,病猪基本康复,未出现复发情况。
王兴美、白爱平等均记录过:金银花15 g,地耳草30 g,紫花地丁15 g,用水煮法提取汁液,混合3遍后投喂,3次/d,连续2~4 d,猪丹毒可治愈。
李质泉也提到过:在猪丹毒的防治上,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配药如红藤、甘草、当归尾、金银花、连翘等成分,水煎后给仔猪喂食,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5治疗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也称奥耶斯基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疾病不仅会传染给猪,也会传染给牛、羊等牲畜。
杨天宁通过动物对药物体内吸收分离药效成分的方法取小鼠含药血清,结合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通过三种作用方式(先加药血清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血清、药血清与病毒同时加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对猪伪狂犬病的保护率为80.51%。因此,可以推测,使用含有金银花的制剂能有效治疗猪伪狂犬病。
4、小结
金银花及其制剂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展现了显著的效果和广阔的前景。其丰富的活性成分(如绿原酸、木犀草苷等)赋予了其抗菌、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重生物功能,使其成为防治猪病的天然药物选择。但是,人们对其作用机制、最佳使用剂量、给药方式和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研究甚少。因此,人们对金银花和金银花制剂的研究和应用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