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下属的梅岛实验室于2019年公布开发出一款非洲猪瘟疫苗,这个疫苗以经典的II型高毒力毒株——2010格鲁吉亚毒株——为蓝本删除了病毒I177L基因,称为ASFV-G-ΔI177L。
这个疫苗在实验室条件下表现亮眼,很快便得到了实战机会。越南于2020年,将该疫苗进行了商业化推广,使其成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应用的非洲猪瘟疫苗。这个疫苗后来被证实无论是保护率还是安全性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不是本文重点,此处不做赘述。
最近,美国梅岛实验室联合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对ASFV-G-ΔI177L进行了新一轮的评估,主要评估其对不同基因型毒株的交叉保护情况。结果发现:这个疫苗对相同毒株高度保护;对一些基因相近的毒株有部分保护,如加纳毒株保护率达80%;对大部分基因差异较大的毒株几乎无保护,比如马拉维、肯尼亚、南非和乌干达的毒株。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传统依据p72基因分类的方法有局限性,没有办法仅凭这个单一基因预测疫苗效果;甚至基因序列相同的两种病毒(如Georgia2010与Pret4)在接种猪中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保护结果。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的、更全面的分类方式——全蛋白谱分类,能更准确地指导疫苗匹配。他们提出,不应采用“通用”疫苗策略,即“一种疫苗适用于所有地区”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应当根据当地毒株的生物类型有针对性开发适合本区域的非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