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群亚健康:临床表现+针对性改善措施

来源: 猪事茶话会   2025-08-04 14:10:22   查看:  次

  在猪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如注射免疫疫苗后不能产生很好的抗体水平、注射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疫苗后出现流产,猪苗从断奶到养殖场后死率很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用量越来越大,突然降温时猪群发病等。

  这可能是群健康出现了问题。猪群的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猪没有明显的理临床症状,但也没有健康状态的活力。

  猪群亚健康的成因

  猪群的生产成绩、母猪的繁殖性能两大指标需要至少一个生产周期才能了解,影响这两大指标的原因之一就是猪群的亚健康,而出现猪群亚健康的首要原因则是机体出现了“慢性中毒”。

  出现慢性中毒的原因:

  一是体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死亡后释放的细菌细胞内毒素;

  二是某些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过长、使用量过多而蓄积在机体中导致机体中毒;

  三是猪正常代谢产生的代谢次生产物即自由基致机体蓄积中毒;

  四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中毒;

  五是饮水中的污染物而致的蓄积中毒。

  另外,还有一些导致猪群亚健康的原因,如饲料营养不均衡;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等方面造成的环境应激;免疫和带猪消毒不规范等饲养管理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是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原体都可导致猪群亚健康,包括蓝耳病、猪瘟、猪圆环病、猪伪狂犬病、猪支原体病、流感等疾病对应的病原体。




  猪群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母猪

  观察母猪断奶7天的发情率、配种分娩率是否分别低于85%;

  观察后备母猪初情期是否推迟,膘情是否正常、背膘厚断奶时和参配前不低于16mm,分娩前在20~22mm;

  观察发猪皮毛的光泽、颜色、母猪毛孔是否有出血点中,母猪的难产比例;

  观察其分娩的仔猪初生重是否正常(不低于12kg)、体表是否发黄,窝产死胎、木乃伊是否平均超过0.8头等;

  观察母猪群粪便是否正常、评估颜色、硬度;观察哺乳期母猪乳房膨胀度、泌乳量、柔软度、是否有肿块;观察母猪阴道分泌物是否正常。

  生长猪

  喂料过程中、观察猪群反应是否迟缓,采食量和饮水量与目龄是否相符;

  观察猪只眼睛是否灵活、是否有分泌物,是否有泪斑;

  观察猪只的呼吸频率和节奏,包括腹侧部肌肉的相应运动情况;

  观察猪只膘情、皮毛、粪便是否正常;

  观察猪只姿势和运动是否正常,是否有犬坐弓背姿势、胸部起伏较大、呼吸速度较快且长时间伴随气喘等情况;

  观察猪只料重比、日增重是否与日龄相符;观察猪只尾巴的状态,上翘、摇摆的为健康猪只;

  观察猪只是否出现生长速度缓慢、个体发育不匀、皮肤病发病率上升、反复腹泻或咳喘等。




  亚健康对猪群造成的危害

  生产性能下降


  仔猪和育肥猪采食量下降,导致其营养缺乏,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发情迟缓、受胎率低、所产仔猪重量小,弱仔率、死胎率增多,预产期推迟或提前;

  泌乳母猪食欲时好时坏,会造成泌乳量减少,哺乳仔猪腹泻增加,断奶时体重轻;

  母猪不爱运动,易造成便秘;猪群免疫系统低,抗病能力严重下降,极易感染疾病;同时对特异性免疫接种的应答能力相对降低。

  成为潜在疾病发生的导火索

  如果机体的防御能力强于外界因素的刺激,则猪群不会发病,从而发展到亚健康状态或维持亚健康状态;

  若外界因素的刺激能力占优势,则猪群会迅速发展到疾病状态。

  因此,如何调整机体的亚健康状态,即成为整个猪群是否发病的关键。

  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体内代谢紊乱,条件性致病菌就会引起猪只发病,慢性传染性病也会呈现急性发作。

  在应激因素长期刺激下,接种某些活疫苗也引起疫病的非典型性状,导致确诊困难,造成巨大损失。

  改善猪群亚健康的措施

  改善猪群亚健康的措施包括“三提高”和“三降低”。

  “三提高”是指提高饲料营养水和均衡度,提高环境舒适度,提高猪的福利。通俗来讲,就是让猪吃好、喝好、吸入的空气好、住好和玩好。

  “三降低”是指降低内外环境病原载量,降低体内各种毒素,降低各种不良应激刺激。

  在具体措施中,要加强猪舍的环境控制、减少免疫一致性疾病对猪群的危害、重视猪群疫病监测工作严防外来病原入侵、通过饲料添加剂增强猪群的抵抗力,改善猪群亚健康。

  总之,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亚健康改善综合方案,改善猪群的健康,从而降低猪群疫病发生的风险。

  注:本文摘自《现代养猪研究进展》一书中的《猪群亚健康的评估与干预的研究进展》一章节,作者为关然、韩秋平。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