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闭式饲养 发生外源性传染的主要原因是引进病原携带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难以从引进家畜中检出带菌(毒)者,因此尽可能不从外地引进家畜。采取封闭式饲养管理,是加强群体防疫的有效措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岛国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在严格控制进口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条件下,保持封闭的饲养系统。
在养猪场,多数是采取白繁自养的饲养模式,即繁殖母猪生产的什猫仕物网胃肥。这种封闭的饲即繁殖母猪生产的仔猪在场内育肥。这种封闭的饲养方式对生产带来的困难是育种问题,也就是如何确保引进的种畜安全可靠。为了扩大优良的遗传性状,养殖场采取繁殖塔式的饲养模式,即分别饲养祖代和原种,将原种扩大繁殖后再提供给一般的养殖场。如果年产150万头肥猪,就需要500乒篡膨和6 000头原种猪。若祖代和原种猪场发生传染病,则生产猪场很可能全场发生该传染病。因此,对祖代猪场和原种猪场需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避免生产猪场的猪逆向移动到种猪场,保证以种猪和商品猪为一体的完整封闭系统。另外,人是携带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因此这种封闭系统必须健全人员出入的规章制度,加强消毒、更衣等措施。
2.培育SPF动物 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猪痢疾等,均为难以净化和预防的传染病,彻底净化这些传染病的唯一途径是培育SPF猪。
(三)对易感猪群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