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急跌背后的市场博弈
来源:大河财立方 2024-06-28 16:52:11| 查看:
次
近日,全国生猪价格经历了显著波动。据Mysteel数据检测显示,目前年内最高价出现在6月1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达到了19.06元/公斤,部分省份突破每斤10元大关;但仅两周时间,外三元生猪均价下跌了1.6元/公斤,截至今日(6月26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降至17.46元/公斤,跌幅在8.39%。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生猪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更凸显了供需关系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从供应端来看,企业月度出栏计划保持正常节奏,但市场挺价情绪明显减弱。随着社会猪源认卖积极性的提升,加之部分地区疫病的影响,猪源流通相对宽松。这种供应量的增加,无疑对市场价格构成了压力。
然而,需求端的疲软更是猪价下跌的关键因素。随着天气转热,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呈现出疲软态势。加之牛羊肉等替代品的竞争,鲜猪肉消费市场受到进一步挤压。此外,近期行情调整后,二次育肥的动态明显减少,终端采购积极性一般,需求表现支撑乏力。
在这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屠宰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下游需求疲弱导致厂家缩减屠宰量,开工继续回落。同时,多地进入高温天气,白条消费处于淡季,终端批发市场交易疲弱,经销商采购不积极。这使得白条走货不畅,毛白价格差开始缩小,屠宰白条毛利润亏损增加。
面对这种局面,养殖端和屠宰端都陷入了困境。养殖端推涨情绪受终端消费制约,难有明显升温;而屠宰端则面临着白条走货不畅、毛利润亏损的窘境。市场对短期行情预期相对偏空,猪价延续小幅走弱态势。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一轮猪价的波动也反映了我国生猪产业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生猪产业的周期性波动较大,市场供需关系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面对疫病等突发事件时。
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生猪产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首先,应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市场异常波动;其次,应推动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最后,应加强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