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猪价都已经涨至8元以上,最高价涨至8.3元,最低价涨至7.3元。具体到各个地区,华东区猪价涨至7.8-8.2元,西南区猪价7.4-7.9元,华中区猪价7.6-8.1元,华北区猪价7.7-8.0元,东北区猪价7.6-8.0元,华南区猪价7.3-8.3元。
股票市场同样涨势喜人,正虹科技涨停,新希望、ST天邦、新五丰涨超5%,唐人神、东瑞股份、*ST傲农、温氏股份涨超4%,牧原股份、金新农、华统股份等纷纷上涨。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92万头,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1583万吨、同比下降0.4%。近期,市场供需关系加快改善,生猪价格连续5周回升,养殖亏损减轻。据农业农村部监测,4月第2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5.4元,同比上涨5.3%。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也导致了生猪存出栏数量持续减少。统计局数据,一季度我国生猪存栏40850万头,同比减少5.2%;生猪出栏19455万头,同比减少2.23%。
供应的减少,使猪肉价格持续上涨,2月以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从低点15710元/吨涨至今日最高18470元/吨,累计上涨近18%。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开表示,今年以来,生猪养殖业务减亏明显,且在一些时间段内已经实现了盈利。如新希望日前称,4月份,在猪价15.1元/公斤左右的水平上,公司实现了整体单月的盈利。养猪的各类成本也在快速降低,从目前的经营效果和成本下降情况来看,此前做的主动调整是很有效的。5、6月份业绩继续上行的概率也比较大。
华泰证券指出,2023年至今生猪养殖行业的持续亏损及能繁母猪存栏的持续下降或带动2024年生猪供应压力逐季缓解。历史经验来看,猪周期反转行情中,右侧猪价上涨带动的股价上涨阶段弹性更高,其中成本优秀、出栏兑现度高的猪企还可能走出业绩兑现带动的又一波股价上涨,建议积极布局生猪养殖板块。
温氏股份生猪业务开始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温氏股份对其生猪成本的统计口径、构成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
“公司对外口径保持一致性和延续性。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口径由猪苗成本、饲料成本、药物成本、养户饲养费、费用、其他盈亏等几大项构成。”温氏股份称,以上口径涵盖了公司养猪业务单位的成本和费用,是公司大生产的成本数据。

不过,由于温氏股份还有禽类养殖业务,且养鸡业务占比较大,无法精确分摊公司总部费用,故以上口径未包含公司总部费用。
假若将公司总部费用按照鸡和猪各占一半分摊简单测量,2024年一季度中,总部费用及其他项目影响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0.05元/斤。
对此温氏股份指出,“月度之间总部费用及其他项目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影响成本大小也会存在变化,但拉长时间平均下来大致量级约为0.05-0.1元/斤。”
总部费用即便取最高值0.1元估算,该公司4月生猪综合成本也不过14.6元/公斤,依旧低于当期15.18元/公斤的毛猪销售价格,当月生猪业务处于盈利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综合成本是温氏股份全国各个养殖区域成本的平均值,不同省份之间成本差异较为明显。
根据调研纪要,在公司16个省级区域养殖单位中,4月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低于7元/斤的达到7个,7-7.2元/斤的有4个,7.2-7.7元/斤的有3个,7.7元/斤以上的仅有华北和山东两个区域省级单位。
表现最好的省级区域单位为海南、江西,同期海南区域单位养猪综合成本约6.4元/斤,江西区域单位养猪综合成本约6.5元/斤。
至于短期成本端的快速下降,公司将其归结为疫病防控效果显著,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等因素所致。
“成本下降主要依靠生产成绩提升和大生产稳定……年初至今是公司近几年非瘟防控效果最好、生产最为稳定的阶段。”温氏股份表示。
未来仍有下降空间
买方机构如此关注生猪成本,主要是因为更低的成本,后续可能会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盈利弹性。
而从温氏股份给出的结果来看,接下来其成本依旧有一定下降空间,虽然4月份7.2元/斤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前期制定综合成本考核目标时,前提为保持与去年底饲料原料价格不变。”公司指出,年初制定全年平均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的奋斗目标为7.5-7.8元/斤,今年1-4月份实际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平均为7.5元/斤左右。
如果下半年饲料原料价格保持当前水平,且公司生产成绩持续保持稳定,温氏股份全年肉猪养殖综合成本有望达到7.1-7.4元/斤。
“若生产成绩保持持续稳定,公司个别月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实现7元/斤以下的可能性较大。”温氏股份称。
具体的拉动因素包括,猪苗、饲料原料成本下降等方面。
与2023年12月相比,温氏股份今年4月猪苗生产成本下降约40元/头左右,饲料生产成本下降约300元/吨,考虑到禽畜生长周期和成本变动的滞后性,这一成本下降后续将逐步体现到公司综合成本里。
此外,对于上述成本偏高的区域养殖单位,温氏股份表示“4月份,后进单位生产成绩显著提升,其中山东区域单位猪苗生产成本在公司所有单位中排名靠前,且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后续有望实现肉猪养殖快速降本。”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业内对后续猪价预期较好,部分下半年交割的期货合约当前价格超过18.2元/公斤。
不过,温氏股份的判断依旧谨慎,这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
在回应单头肉猪的合理盈利问题时,公司表示“拉长周期来看,平均单头肉猪盈利200-300元为较为合理的盈利水平。”
如果按照120公斤的出栏体重估算,每公斤生猪的养殖毛利润也不过1.67元至2.5元之间,毛利率(按生猪17元/公斤)至多在15%左右。
此外,按照温氏股份计划,如果后续能够获得较好盈利,将公司希望优先偿还一定的负债,努力将资产负债率降至45%以下,使负债率维持在较为安全的范围。
股票市场同样涨势喜人,正虹科技涨停,新希望、ST天邦、新五丰涨超5%,唐人神、东瑞股份、*ST傲农、温氏股份涨超4%,牧原股份、金新农、华统股份等纷纷上涨。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92万头,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1583万吨、同比下降0.4%。近期,市场供需关系加快改善,生猪价格连续5周回升,养殖亏损减轻。据农业农村部监测,4月第2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5.4元,同比上涨5.3%。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也导致了生猪存出栏数量持续减少。统计局数据,一季度我国生猪存栏40850万头,同比减少5.2%;生猪出栏19455万头,同比减少2.23%。
供应的减少,使猪肉价格持续上涨,2月以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从低点15710元/吨涨至今日最高18470元/吨,累计上涨近18%。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开表示,今年以来,生猪养殖业务减亏明显,且在一些时间段内已经实现了盈利。如新希望日前称,4月份,在猪价15.1元/公斤左右的水平上,公司实现了整体单月的盈利。养猪的各类成本也在快速降低,从目前的经营效果和成本下降情况来看,此前做的主动调整是很有效的。5、6月份业绩继续上行的概率也比较大。
华泰证券指出,2023年至今生猪养殖行业的持续亏损及能繁母猪存栏的持续下降或带动2024年生猪供应压力逐季缓解。历史经验来看,猪周期反转行情中,右侧猪价上涨带动的股价上涨阶段弹性更高,其中成本优秀、出栏兑现度高的猪企还可能走出业绩兑现带动的又一波股价上涨,建议积极布局生猪养殖板块。
温氏股份生猪业务开始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温氏股份对其生猪成本的统计口径、构成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
“公司对外口径保持一致性和延续性。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口径由猪苗成本、饲料成本、药物成本、养户饲养费、费用、其他盈亏等几大项构成。”温氏股份称,以上口径涵盖了公司养猪业务单位的成本和费用,是公司大生产的成本数据。

不过,由于温氏股份还有禽类养殖业务,且养鸡业务占比较大,无法精确分摊公司总部费用,故以上口径未包含公司总部费用。
假若将公司总部费用按照鸡和猪各占一半分摊简单测量,2024年一季度中,总部费用及其他项目影响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0.05元/斤。
对此温氏股份指出,“月度之间总部费用及其他项目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影响成本大小也会存在变化,但拉长时间平均下来大致量级约为0.05-0.1元/斤。”
总部费用即便取最高值0.1元估算,该公司4月生猪综合成本也不过14.6元/公斤,依旧低于当期15.18元/公斤的毛猪销售价格,当月生猪业务处于盈利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综合成本是温氏股份全国各个养殖区域成本的平均值,不同省份之间成本差异较为明显。
根据调研纪要,在公司16个省级区域养殖单位中,4月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低于7元/斤的达到7个,7-7.2元/斤的有4个,7.2-7.7元/斤的有3个,7.7元/斤以上的仅有华北和山东两个区域省级单位。
表现最好的省级区域单位为海南、江西,同期海南区域单位养猪综合成本约6.4元/斤,江西区域单位养猪综合成本约6.5元/斤。
至于短期成本端的快速下降,公司将其归结为疫病防控效果显著,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等因素所致。
“成本下降主要依靠生产成绩提升和大生产稳定……年初至今是公司近几年非瘟防控效果最好、生产最为稳定的阶段。”温氏股份表示。
未来仍有下降空间
买方机构如此关注生猪成本,主要是因为更低的成本,后续可能会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盈利弹性。
而从温氏股份给出的结果来看,接下来其成本依旧有一定下降空间,虽然4月份7.2元/斤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前期制定综合成本考核目标时,前提为保持与去年底饲料原料价格不变。”公司指出,年初制定全年平均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的奋斗目标为7.5-7.8元/斤,今年1-4月份实际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平均为7.5元/斤左右。
如果下半年饲料原料价格保持当前水平,且公司生产成绩持续保持稳定,温氏股份全年肉猪养殖综合成本有望达到7.1-7.4元/斤。
“若生产成绩保持持续稳定,公司个别月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实现7元/斤以下的可能性较大。”温氏股份称。
具体的拉动因素包括,猪苗、饲料原料成本下降等方面。
与2023年12月相比,温氏股份今年4月猪苗生产成本下降约40元/头左右,饲料生产成本下降约300元/吨,考虑到禽畜生长周期和成本变动的滞后性,这一成本下降后续将逐步体现到公司综合成本里。
此外,对于上述成本偏高的区域养殖单位,温氏股份表示“4月份,后进单位生产成绩显著提升,其中山东区域单位猪苗生产成本在公司所有单位中排名靠前,且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后续有望实现肉猪养殖快速降本。”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业内对后续猪价预期较好,部分下半年交割的期货合约当前价格超过18.2元/公斤。
不过,温氏股份的判断依旧谨慎,这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
在回应单头肉猪的合理盈利问题时,公司表示“拉长周期来看,平均单头肉猪盈利200-300元为较为合理的盈利水平。”
如果按照120公斤的出栏体重估算,每公斤生猪的养殖毛利润也不过1.67元至2.5元之间,毛利率(按生猪17元/公斤)至多在15%左右。
此外,按照温氏股份计划,如果后续能够获得较好盈利,将公司希望优先偿还一定的负债,努力将资产负债率降至45%以下,使负债率维持在较为安全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