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采购建议:
适度增加库存,防止岀现上半年行情下的踏空。
三、玉米: 长期看空
豆粕是“基金市”,玉米是“政策市”,国家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不是一点点,是“相当大”。去年对玉米暴跌的成功预测,既分析了玉米库存量、国内收成的影响,更是研究了各部委对政策的会商进展而做出的综合判断。判(断)的基础是研(究),所以,要密切关注“政策消息”
1、天量库存必须消化
过去,对于玉米库存量还掖掖藏藏,现在早以盖不住了,高达2.6亿吨的库存就像“堰塞湖”一样。只要这个“堰塞湖”一直在,玉米价格大涨的可能性就很低。大家要知道,那么多的玉米长期保管要有保管费和损耗,是很难增值的。除了“量”还有“质”,这就是压力。
玉米国策要改革,首先要消化库存,近期的成交价多数在1500元/吨左右,客观上,对玉米的价格还不算打压?
2、秋玉米陆续上市压力将至
过去这时候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玉米价格一路大涨,养殖户收不到玉米,转而去买全价料,全价料自然销量大增,而今年显然不一样了。除了天量库存对打大家的心理影响外,山东、河北、陕西等地的秋玉米即将上市。因为大家对玉米价格看空,谁也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大量压库存,所以,价格想上去,难!
顺便带一句:豆粕看涨,玉米看跌,浓缩料和预混料销量自然看涨。
3、期货市场看空,影响后市判断
前几天,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1701”的报价是1456元/吨,显示期货市场价格是一跌再跌,必将影响到现货。市场上,大家对9月份玉米的心理价位是1680元/吨,而2017年1月份则是1456元/吨,0.72元/斤。到时候,湿玉米估计也就是5毛多了。去年,很多做玉米的中小粮商赔掉了裤子,甚至跑路了。现在,在铺天盖地的“利空”信息压力下,谁还敢囤积玉米?
4、国家政策促使农户出货
财政部发布玉米目标价格补贴公告,中央财政拨付第一批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3 003 860 万元(300多亿)。补贴下来了,政策的槌子也就落地了,会促使等了那么久的农户积极出货。出货的多了,市场上的玉米也就更多了。
有专家表示:“预计在经过对玉米的种植、收储、补贴等一系列政策调整之后,国内玉米将会回归到和国际玉米市场价格相近的水平。”“国际玉米市场价格相近水平”是什么意思?过去,由于国策,我们的玉米价格与国际市场是倒挂的,国际市场价格长期大大低于国内。也就是说,价格接轨了,农户可能拿到国家补贴,但玉米价格,就要“国际化”、“市场化”了。
5、采购建议:
适度减少库存,库存期不超过一个月,随采随用。锁定部分期货就等于锁住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