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药物
药物是目前猪场应对寄生虫病的主要措施,生产中常见的药物其成分主要为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左旋咪唑、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和磺胺类药物等。其中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同属一类,为大环内酯类药物,目前多采用微生物发酵工艺获得,自被研制成功以来,其药效经过大范围应用证实具有广谱驱虫活性,对各类体内外寄生虫如线虫、螨虫等均有效,但对绦虫、吸虫等无效,尤以对体外寄生虫螨虫效果最为明显,同时由于该药驱杀效果显著、用药量极小,所以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开发出了多种应用剂型,如针剂、预混剂、涂擦剂等;左旋咪唑属咪唑并噻唑类药物,其对线虫驱杀效果明显,除此之外如果应用得当还可以增强猪只的免疫机能;芬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属苯并咪唑类药物,其驱虫谱比左旋咪唑广泛,尤以对体内寄生虫如吸虫、绦虫和线虫敏感,此类药物在水中溶解性低所以多被制成预混剂给猪只饲喂使用;磺胺类药物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用作抗弓形虫的主要药物,如果应用时机得当则效果显著。
应用药物进行寄生虫病防控时,猪场应首先明确场内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然后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以预防为主进行投药。如果猪场不具备相应条件,则可以选择抗虫谱广的药物进行使用,其中尤以针对体内和体外寄生虫两类药物的组合使用为佳,如伊维菌素类药物与阿苯达唑类药物的配伍使用。
药物选择好后,就应着手制定相应的驱虫程序。由于猪场规模越来越大,针对个体猪只单个给药的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养猪生产模式,因此笔者建议预防时,应采取对猪群群体化集中给药方式,种猪群可以每年进行3-4次的集中驱虫;仔猪群则可以根据生产安排,进行不同生产阶段的批次给药驱虫,以提高驱虫效果。
另外,如果是对处于寄生虫感染发病阶段的猪只进行用药,笔者建议除了要进行大群给药外,还应对发病严重猪只进行单个给药,如注射相应药物的针剂,特别是在面对螨虫和弓形体感染时尤其要注意。
2.2. 管理
与其他疾病的防控一样,加强管理对控制寄生虫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由于寄生虫病的发生一般都需要一个完整的传播链,且很多都要经过多种动物依次传递,才能导致最终猪只的发病。所以对寄生虫病来说,强化管理措施的执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上笔者建议特别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卫生清洁制度,及时清洁猪舍,特别是在药物预防期间;
第二:控制外来其他动物的进入,如狗猫等;
第三:给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虽然随着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寄生虫病的发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一些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已经少有发生,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大型规模化猪场中还是存在寄生虫病的发生,这些寄生虫病除了其自身致病特征外,主要表现为影响猪只增重,从而使猪场产生极大的饲料浪费,这无形中增加了猪场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养殖利润。因此寄生虫虽小,还需养猪人员继续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