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输液量=已丢失量+每日生理需要量+当日丢失量。但实际应用中常略去生理需要量和当日丢失量,用体重乘脱水程度(已丢失量)除以2,即为实际输液量,这是较为客观可行的方案。
输完1/3-1/2,以使病理状态迅速恢复,再以每分钟20-30毫升速度输入其余量。若病畜脉搏过快,还应缓慢输液。幼畜及小动物静脉输液有困难时,可改用腹腔注射。
输液速度与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有关,输液太快会有利尿现象。先快,迅速补充机体丧失的电解质和能量;后慢,避免输液速度快过机体的利用速度,同时减少利尿现象。如果输液中含有药物,药物吸收速率、血液中药物浓度迅速提高,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反应,所以要控制在适当的速度上(这里输液指的是盐水与葡萄糖)。
4.输液坚持“宁酸勿碱”的原因
酸中毒有较多的代偿能力,而相反对碱中毒的代偿能力相对较低,而且碱中毒时无很好的纠正方法。
5.输液坚持“宁少勿多”的原因主要是以防止体液过多。
6.输液坚持“见尿补钾” 的原因
尿是反映肾功能及微循环的一个较为灵敏指标。见尿补钾,是为了平衡体内电解质。生理情况下是保钠排钾的,钾是在肾脏排泄的,如果肾脏功能不好,没有排尿,补钾会造成高血钾症,后果不易纠正。尿中含有大量钾离子,所以,需要再看到排尿后,适当补充钾离子。
K+主要由于尿液丢失,每升尿液中K+含量为50mmol,如果输液速度没有控制好,产生利尿现象,就会造成大量的K+排出体外,造成低血钾,所以也要坚持“先快后慢”的原则,同时要控制输液的速度。
7.输液坚持“惊跳补钙” 的原因是,猪表现惊跳主要跟缺钙有关,所以,见到这种情况要考虑补钙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