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来说,如何避免“猪周期”的反复发作,有关方面还应检讨对生猪养殖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猪流感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前几年曾出现持续的全行业亏损,国家对养猪业提供了财政补贴,但这种补贴偏向于大型养殖场,个体经营的养殖户往往很少得到,补贴政策也不够透明,整个生猪养殖行业陷入了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农民对养猪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生猪养殖在我国农村地区本是有深厚传统的,它是猪肉供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表明,农民散养猪高峰时曾经占到我国生猪投放市场总量的70%。但是,当农民面对大型养殖企业的不公平竞争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只能是退出。
另外,在近几年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浪潮中,很多地方政府认为养猪会破坏环境而将其简单地关闭,生猪养殖业集中于大型养殖企业,这虽然有利于推进生猪养殖的工业集约化,提高行业效率,却容易形成市场垄断,不能满足多层次的市场供应需求。这很容易造成权力之手扭曲了市场的供求关系。
生猪养殖、猪肉供应,在我国基本上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业,因此,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应该尊重市场规律,警惕行政之手干预和扭曲市场。既然生猪养殖已经成为挣钱行业,那么财政补贴应该十分谨慎。即使要保留,也应该充分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对个体养殖户一视同仁,以免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
特别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应该克服本位主义,提升对农民兴建的中小型养殖场的服务,尽可能帮助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不是简单地关闭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