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拆猪场开始北移
盘点以上省份,我们可以发现近些年拆猪场大多出现在南方地区,南方环保压力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猪主产区的转移,造成南猪北迁的现象。然而,尽管北方相对地广人稀,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环保压力较小,但这也只是暂时的,拆猪场要向北蔓延了。2016年年初,河南、辽宁等省份相继出台文件,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全省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2017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3、今年拆猪场的重点可能是水网区
水网区作为重点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今年两会环保重点治理三方面,水污染是其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二是农业部在2015年11月底发布了《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配套比例达到85%以上,生猪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实现生猪养殖污染基本治理和生猪生产基本稳定。
其中一项调整任务就是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根据当地环保要求和土地承载能力,发展适度养殖规模,划定禁养区,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依法关闭或搬迁猪场,引导生猪养殖转移。
目前珠江三角洲水网区生猪存栏量已超出土地承载能力;长江中游水网区生猪养殖量接近土地承载能力,后期将以减量为主,拆猪场是难免的,当地养殖户可以了解具体情况,做好准备。近日,湖南省农委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河湖围网养殖清理两个专项行动方案,洞庭湖区内湖沿岸陆域水平纵深1000米、农村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取水点周边陆域1000米,均划为畜禽禁养区。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及牛羊禽规模养殖场,必须在2016年底前退出或搬迁。省政府将对在2017年前主动完成关停退养或异地搬迁的养殖场给予奖励。
长江三角洲水网区土地承载力没超,但养猪发展空间不大,以稳量为主;丹江口库区生猪养殖与土地承载能力总体平衡;在科学退养的基础上,将会加大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养殖户短期内成本可能会大幅提高,但这是必然之路。
只有淮河下游水网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拆猪场情况可能较少,反而将提倡新建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场。
养殖污染是养猪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2015年500万养殖户退出养猪业,因环保问题被迫退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环保不断升级,各地政策也越来越严苛,留给养殖户粗放型发展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养猪人应该正视这个问题,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在禁养区的,转行或者异地搬迁;有幸不在禁养区的,也要准备资金对场内环保设施进行配置和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