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避免干扰原则
1、为了避免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合格率下降到65%-70%首免,免疫过早疫苗抗原被母源抗体中和而造成免疫失败,免疫过迟造成免疫保护空白而发病。
(1)稳定的猪场,母猪采用高抗原量的猪瘟苗普免3次/年,仔猪3周龄首免可能会过早,导致6-8周龄仔猪抗体合格率低而发病,建议进行母源抗体检测决定首免。
(2)母猪伪狂犬疫普免4次/年 ,如果在8周龄前接种伪狂犬疫苗,可能造成14-18周龄的中猪抗体水平合格率低,中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导致咳嗽、喘气严重,需要根据检测决定首免。
2、避免疫苗之间干扰:接种两种疫苗一般间隔1周,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后最好间隔2周以上 。
3、避免疾病对疫苗的干扰:发病或亚健康状态,容易干扰疫苗免疫效果。
4、避免在长途运输后、断奶、转群、去势、换料、气候突变时免疫 。如有的猪场在断奶时为了减少捉猪次数而在此时接种猪瘟苗,往往影响免疫效果。
5、避免药物干扰。接种活菌疫苗前后1周,禁用抗生素; 接种弱毒疫苗前后1周,禁用抗病毒药物; 接种疫苗前后1周,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如氟苯尼考、磺胺类、地米等。
九、安全性原则
建议首次应用新厂家、新品种疫苗,甚至不同批次的疫苗,最好进行先小群试验,确定安全后再大群使用。有的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免疫副反应,如厌食、发烧、甚至出现倒地痉孪、瘫痪、休克、流产、暴发疫病,大批死亡。
猪群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易出现副反应:一是猪群在疾病潜伏、发病状态或弱仔,怀孕母猪处于怀孕早期或重胎期,要尽可能避开这些阶段接种疫苗;二是疫苗毒株毒力强(如高致病性蓝耳苗免疫剂量过大),疫苗保存不当而破乳,疫苗过期变质 ,免疫时应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十、免疫监测原则
免疫监测既是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也是监测免疫是否成功的依据。
免疫后1个月监测疫苗免疫是否成功 , 免疫后3-4个月监测抗体保持维持时间,重点强调三大主要带毒潜伏群体种公猪、后备猪和育肥猪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