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相比走私团伙在采购、运输、清关、交付、分销方面的成熟链条,监管机关的协同程度显得捉襟见肘。打击走私冻肉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机构的有机配合,而据观察人士评价,涉及十几个部门的“打击走私工作领导小组”往往出现“九龙治水“的状况,都在参与,配合却不够顺畅。
	
	  走私冻肉东游记
	
	  每年数百万吨的走私冻肉多数来自欧美等西方国家,跨越半个地球东游到中国。印度作为不食牛肉的南亚国家,大量的牛肉也顺着海路东游到中国境内,据业内人士预计——“印度50%的牛肉走私到了中国”。
	
	  小刘曾经是走私冻肉链条中的一员,他在印度新德里呆了一年,负责向当地的屠宰场订购牛肉,并把牛肉发往中国。“这里有100多家屠宰场,每个场一天杀500-1000头牛,有近一半的肉被走私到中国,其他的进入泰国、老挝等。”小刘向农财宝典记者介绍,与其他牛肉进口国甚至中国本土牛肉相比,印度的牛肉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以牛肠和牛腩为例,价钱分别为1300美元/吨和3300美元/吨,也就是4.16元/斤和10.56元/斤,卖到国内毛利率在50%以上。
	
	  “我们每个月订5个货柜,每柜28.5吨,通过船运到越南,再从广西入境,运到武汉,就有档口、饭店的人提货,”小刘介绍,从印度到武汉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中途需要等船期,边境处需要看查得严不严,期间都需要耗费时间。“一车牛肉(各个部位)货值60-70万,分销后盈利10-30万。”
	
	  巨额利润驱使着走私冻肉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在2015年查处最严格的六七月份,印度牛肉照入不误,只是“小心了一点,”小刘介绍,他所在公司并没有减少走私的肉量,“没办法,肉还是要吃啊。”
	
	  除了印度以外,巴西、乌拉圭、美国、新西兰也是中国走私冻肉的供应源头。
	
	  相比之下,走私猪肉显得更肆无忌惮,除了冷冻猪肉、下水,活猪也成批进入中国。农财宝典记者曾经暗访中越边境的广西交接处,挖掘出一条年走私量超过60万头的生猪走私链条。这60万头猪除了检疫检验缺位,有疫病和食品安全威胁以外,直接流入市场还能冲击两广、西南等地的生猪市场。
	
	  监督打击迈向零容忍
	
	  经年累积的顽疾需要猛药治疗,走私冻肉问题已经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的4月和6月,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查处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
	
	  7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和公安部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掀起全国范围内的监督、查处走私冻肉的风暴。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要下猛药、出重拳,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才能从根子上为群众守好食品安全关。
	
	  在这股打击走私冻肉的工作部署中,全国海关在上半年就查证走私冻肉42万吨,与2014年前11个月查证12.2万吨的量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下半年也仍在边境、内陆、沿海等城市多低开花,屡屡查获走私案件,牵出涉案链条。
	
	  主管部门对走私冻肉的“零容忍”,才是对消费者、对畜牧行业的负责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