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其他猪病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沙门氏杆菌病(仔猪副伤寒):从败血症到肠溃疡的隐形威胁

来源: 小何养猪小课堂   2025-07-17 14:42:59   查看:  次

  在仔猪常见细菌性疾病中,沙门氏杆菌感染(尤以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主)引发的仔猪副伤寒,以“病程隐蔽、病变多样”著称。这种病主要侵袭1-4月龄的幼猪,既能表现为突发高热的败血症,也能呈现缠绵不愈的慢性腹泻,甚至成为健康猪群的“隐形带菌者”。掌握其临床与解剖特征,是阻断传播、减少损失的关键。



  一、临床症状:“急则败血症,缓则肠病缠”

  沙门氏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因猪只年龄、免疫力及菌株毒力不同,呈现“两极分化”——急性型来势汹汹,亚急性与慢性型迁延难愈,核心可概括为“高热+腹泻+消瘦”。

  急性型(败血症型):幼猪的“闪电杀手”

  多发生在1-2月龄仔猪,尤其气候突变、饲养管理不良时易爆发。病猪突然发病,体温骤升至41-42℃,像被烈火灼烧,精神萎靡,扎堆怕冷,不吃不喝。初期无明显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但很快出现败血症体征:耳朵、腹部、四肢内侧皮肤发红发紫,按压不褪色,像被泼了墨;呼吸急促,后期转为呼吸困难,鼻孔流出黏液;有的病猪出现呕吐、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水样,混有血丝。

  这种类型病程极短,从发病到死亡仅1-4天,死前体温骤降,四肢抽搐,死亡率可达40%-60%。解剖前若仅看临床症状,易与猪瘟、链球菌败血症混淆,需结合解剖病变进一步区分。

  亚急性与慢性型:腹泻与消瘦的持久战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2-4月龄仔猪,病程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病猪初期体温轻度升高(40-40.5℃),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像久未打理的“乱草堆”。核心症状是顽固性腹泻:粪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暗绿色,质地稀薄,像浆糊一样,常混有黏液、血液或坏死的肠黏膜碎片,闻起来有腐败腥臭味,肛门周围、后肢被粪便污染,结成硬痂。

  病猪因长期腹泻逐渐消瘦,肋骨毕露,肚子瘪陷,像“皮包骨”;有的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继发感染);少数病猪四肢关节肿胀、跛行,这是病菌侵袭关节引发的炎症。慢性病例即使痊愈,也会因肠道损伤导致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失去养殖价值。

  成年猪:隐形的“病菌仓库”

  成年猪感染后多为隐性带菌,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病菌可在肠道、淋巴结内长期定植,通过粪便持续排毒,成为仔猪感染的“源头”。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怀孕、应激)时,偶尔会出现轻微腹泻或流产,但很快自愈,易被忽视。

  二、解剖症状:从“全身出血”到“肠壁纽扣”

  沙门氏杆菌的解剖病变因临床类型而异,急性型以“败血症损伤”为主,亚急性与慢性型则以“肠道溃疡性病变”为核心,两者均有特征性标志。

  急性型(败血症型):全身弥漫性出血

  解剖可见病猪尸体消瘦,皮肤发绀部位皮下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切面呈暗红色,像浸血的海绵,按压有暗红色液体渗出。

  脾脏是最典型的病变器官:肿大至正常的2-3倍,质地柔软,呈暗紫色,切面隆起,边缘钝圆,像一块饱满的“紫肉干”(区别于链球菌病的“樱桃脾”,后者更鲜红且质地稍硬)。

  肝脏、肾脏表面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胃内有少量带血黏液,小肠内容物呈黄绿色,混有血丝;肺脏充血水肿,偶尔有出血斑;心脏外膜(心耳、心室表面)有散在出血点,像撒了红砂。

  亚急性与慢性型:肠道的“溃疡性地图”

  这类病例的核心病变在肠道,尤其是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打开肠道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表面覆盖一层灰黄色或黄绿色的纤维素性假膜,像贴了一层“烂纸”;假膜脱落处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边缘隆起、中央凹陷,有的溃疡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地图状”,最典型的是回盲瓣处的溃疡,像扣在肠壁上的“纽扣”(但比猪瘟的“纽扣状溃疡”更浅,边缘更不规则)。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呈灰白色,像煮熟的芸豆;肝脏体积稍大,表面散布着针尖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这是沙门氏杆菌感染的“标志性病变”),用手触摸有粗糙感,切开后坏死灶呈均质状,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胆囊充盈,胆汁浓稠;有的病例肺部有灰黄色干酪样结节(继发感染),关节腔内有浑浊液体(关节炎型)。




  三、诊断与鉴别:抓住“肝脏坏死灶+肠溃疡”的核心

  沙门氏杆菌病的诊断需结合易感年龄(1-4月龄)、临床症状(高热+腹泻)和解剖特征(肝脏坏死灶、回盲瓣溃疡),但需与以下疾病严格区分:

  •猪瘟:急性猪瘟也有败血症和肠溃疡,但猪瘟的溃疡更规整(典型“纽扣状”),且伴有脾脏边缘梗死、肾脏“麻雀蛋样”出血(表面密布针尖出血点),而沙门氏杆菌病无脾脏梗死,肝脏有特征性坏死灶,可通过此鉴别。

  •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病):黄白痢多见于1月龄内仔猪,粪便为黄色/白色糊状,无高热和败血症症状,解剖肠道仅充血水肿(无溃疡),肝脏无坏死灶,抗生素治疗效果更明显。

  •猪痢疾(密螺旋体病):腹泻粪便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血痢,肠黏膜出血明显(像“红绒布”),无肝脏坏死灶,且病变主要在大肠,可通过螺旋体检测区分。

  •球虫病:多发生于2-3周龄仔猪,腹泻粪便带血和黏液,但无高热,解剖肠道黏膜点状出血,镜检可见球虫卵囊,肝脏无病变。

  实验室诊断可通过取肝脏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沙门氏杆菌形态);或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在SS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确诊。

  四、防控要点:“防带菌、控应激、早用药”

  沙门氏杆菌病的防控需兼顾“阻断传播”与“增强抵抗力”,因其病菌易形成耐药性且带菌猪较多,需多措施协同:

  1.疫苗免疫:给仔猪“穿铠甲”

  1月龄左右的健康仔猪接种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口服或注射),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注意:疫苗接种前后3天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免疫效果;疫区仔猪可在断奶后加强免疫1次。

  2.减少应激:不给病菌“可乘之机”

  沙门氏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寒冷、潮湿、密度过高、饲料突变等应激会诱发发病。因此,保育舍需保持干燥温暖(温度20-25℃),分群时避免猪只打架(外伤易感染),饲料营养均衡(尤其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定期清理粪便(病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3.药物防控:早发现、早用药

  发病初期(未出现严重溃疡前),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磺胺嘧啶、环丙沙星等)治疗,肌肉注射结合饮水给药,连续使用5-7天(避免耐药性)。对慢性病例,除抗生素外,需补充电解多维和益生菌,修复肠道黏膜,促进恢复。

  4.净化带菌者:切断“源头”

  定期对成年猪群检测,淘汰持续排毒的带菌猪(尤其种猪);病猪污染的圈舍、用具用2%氢氧化钠或过氧乙酸彻底消毒,每日1次,连续3天;病死猪深埋或焚烧(沙门氏杆菌是人畜共患病,需避免接触病菌污染的组织)。

  5.公共卫生:守护“人猪安全”

  猪沙门氏杆菌可通过污染的猪肉感染人,引发食物中毒(腹痛、腹泻、发热)。因此,处理病猪或屠宰时需戴手套,生熟肉砧板分开,病猪肉需彻底煮熟(70℃以上可杀灭病菌),避免人畜共患风险。

  猪沙门氏杆菌病虽隐蔽,但只要记住“1-4月龄仔猪、高热腹泻、肝脏小白点、肠壁烂纽扣”的核心特征,及时采取疫苗免疫和药物干预,就能有效控制蔓延。对养猪人而言,关注幼猪的每一次腹泻和体温变化,就是守住效益与安全的双重防线。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