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其他猪病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高热性疾病综合征的综合解析与防控

来源: 网络   2025-07-17 15:11:45   查看:  次

  在养猪生产中,猪高热性疾病综合征是一种令养殖户头疼的综合性病症,它并非单一病原引发,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猪群健康和养殖效益造成严重威胁。下面我们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病因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特点:特定条件下的高发性

  猪高热性疾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它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在高温、高湿的季节更容易发生。当猪价低迷,养殖户放松饲养管理时,该病也易趁机爆发。同时,中小型猪场以及免疫、保健、消毒管理较差的猪场,由于防疫体系相对薄弱,成为了高发区域。此外,若长期饲喂质量差、糠麸含量高且霉菌毒素超标的饲料,会降低猪群抵抗力,增加发病几率。

  二、临床症状:多样且危害大

  猪群感染后,往往突然发病,体温急剧升高至41~42℃。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大幅下降甚至停止,饮水也减少,常喜卧扎堆或卧地不起。

  皮肤方面,患猪皮肤发红,耳部、腹下、臀部和四肢末梢等多处呈紫红色。呼吸道症状明显,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气、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以及眼分泌物增多。部分猪会先出现便秘,随后转为拉稀。

  病程稍长的猪,全身苍白、衰竭,被毛粗乱,后肢无力无法站立,最终可能因全身抽搐而死亡。不同阶段的妊娠母猪发病后,会出现流产,产下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发病猪的病程通常为1~3周,一般在发病后3~7天开始出现大量死亡,最长病程可达3周,部分猪只可耐过并逐渐康复。

  三、剖检病变:多器官受损的典型表现

  病死猪的皮肤存在充血、出血现象,呈现典型的败血症变化。肺脏水肿且严重实变,呈紫红色、斑驳状褐色,心叶、尖叶和隔叶表现明显,肺脏间质增宽,气管内充满大量黏液或泡沫。

  全身淋巴结明显水肿,喉头和气管有充血或出血情况。部分猪的心冠脂肪及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肾脏肿大、淤血,表面有出血点,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或变软,皮质、髓质以及肾盂、肾乳头均有出血。

  对于病程长、有继发感染的病死猪,肺部会出现化脓灶、出血点,引发大叶性或出血性肺炎,间质增宽,呈现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还可能伴有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等病变。胃肠黏膜存在充血、水肿、溃疡,肝脏变硬呈土黄色且质脆,表面有坏死灶或白斑,胆囊肿胀,胆汁浓稠。

  四、病因分析:多因素多病原的混合作用

  猪高热性疾病本质上是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集中爆发,由多种免疫抑制病原与猪舍常在菌在特定条件下共同导致。当管理混乱、环境控制不良、长期饲喂霉变饲料或饲料营养缺乏,使猪群免疫力下降时,再遇上高温高湿气候或周边猪场爆发烈性传染性疾病,就容易引发该病。

  免疫抑制性病原是主要原因,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支原体、霉菌毒素中毒等。例如相关检测显示,部分地区“猪高热病”病料中蓝耳病病毒和猪瘟病毒阳性率较高,且混合感染率也不低。

  继发性病原为次要原因,有大肠杆菌、猪链球菌2型、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寄生虫如弓形体、附红细胞体,以及非传染病因素如霉菌毒素、高温高湿等也会参与其中。不过,病死猪往往是由继发感染所致。

  五、防控措施:多方面入手降低风险

  1.加强免疫

  选择优质的猪瘟、伪狂犬、支原体、蓝耳病、圆环病毒病-2型疫苗,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免疫,从源头杜绝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及相互混合感染。

  2.加强环境控制

  高温季节做好降温与通风换气,为猪群提供舒适环境;降低饲养密度,在猪群可能出现应激前采取抗应激措施。

  3.防止饲料霉变

  饲料发霉产生的霉菌毒素会破坏猪的免疫系统,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因此,发霉饲料绝不能使用,普通饲料也应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4.加强消毒保健驱虫工作

  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选用优秀消毒剂与长效广谱药物,做好猪群环境的消毒、保健和驱虫,防止混合感染。

  5.保证饲料质量与营养

  杜绝使用劣质原料,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确保猪群营养充足,增强抵抗力。

  6.及时处理发病猪只

  发病前期及时隔离病猪,使用广谱长效的新型抗菌素如易速达进行治疗,肺部感染严重的可选用瑞可新。对于发病急、体温高、死亡率高的猪群,可适当使用降温药物,且注射降温药与抗菌素时最好一头猪一个针头,避免交叉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高热病总体治疗效果一般不太理想。

  通过对猪高热性疾病综合征的全面了解,养殖户可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降低该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