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其他猪病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萎缩性鼻炎:从“喷嚏”到“歪鼻”的鼻腔病变解析

来源: 小何养猪小课堂   2025-07-17 14:38:09   查看:  次

  在规模化猪场,有一种疾病虽不直接导致高死亡率,却能让猪群颜值“崩塌”、生长停滞——这就是猪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AR)。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主要是D型)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C型、D型)协同作用引发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腔结构破坏、鼻甲骨萎缩、面部变形为核心特征,给养猪业带来隐性却持久的损失。了解其临床与解剖特征,是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



  一、临床症状:从“小喷嚏”到“大歪鼻”的渐进式变化

  猪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如同“温水煮青蛙”,从轻微呼吸道症状逐渐发展为不可逆的面部畸形,不同日龄猪只表现差异明显,核心可概括为“喷嚏-流涕-歪鼻-生长迟滞”。

  仔猪:症状最典型,病变最严重

  2-5周龄仔猪是最易感群体,感染后很快出现呼吸道预警:初期像得了“重感冒”,频繁打喷嚏,每次打喷嚏时头用力前伸,鼻子抽动,像要把鼻腔里的异物喷出来;紧接着流清鼻涕,后期转为黏液性或脓性鼻涕,鼻孔周围沾满污物,形成棕色“鼻痂”,严重时鼻涕带血(打喷嚏时可见血丝飞溅)。

  随着病情发展,鼻腔结构开始破坏,出现“鼻痒”表现:病猪常用鼻子拱地、摩擦墙壁或料槽,试图缓解不适,久而久之,鼻子周围皮肤被磨破,形成脱毛或出血斑。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面部变形:发病3-4周后,鼻腔两侧软骨和鼻甲骨萎缩,导致鼻子向一侧歪斜(俗称“歪鼻”),或鼻短缩、上翘(像“朝天鼻”),双眼间距变窄,眼结膜发炎,眼角常挂着泪痕——这些“颜值崩坏”的表现,是鼻腔支撑结构被破坏的直接证据。

  育肥猪与成年猪:症状缓和却暗藏隐患

  育肥猪感染后症状较轻,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打喷嚏、流少量鼻涕,面部变形不明显,但生长速度显著放缓,比同龄猪晚出栏1-2周;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但成为带菌者,持续向环境中排毒,威胁仔猪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病猪体温通常正常,无明显全身症状,这与其他发热性呼吸道疾病(如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不同,也正因如此,初期常被养殖户忽视,直至出现“歪鼻”才引起重视,但此时病变已不可逆。

  二、解剖症状:鼻甲骨萎缩是“铁证”,鼻腔变形是“结果”

  猪萎缩性鼻炎的解剖病变集中在鼻腔及周围结构,尤其是鼻甲骨的萎缩,这是区别于其他鼻炎的“金标准”。解剖时需沿第一臼齿前缘横向切开鼻腔,观察鼻甲骨形态(正常猪鼻甲骨呈卷曲的“海绵状”,是鼻腔的主要支撑结构)。

  鼻甲骨:从“卷曲”到“扁平”的坍塌

  正常仔猪的鼻甲骨分为上、下两卷,下鼻甲骨尤为发达,卷曲紧密,像螺旋状的“通气管道”,将鼻腔分为左右对称的通道。感染萎缩性鼻炎后,下鼻甲骨最先受累:初期充血、水肿,黏膜上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随后软骨逐渐被破坏、吸收,卷曲结构变平、变细,甚至完全消失——严重病例的鼻腔变成一个空筒,左右通道融合,用手指探查可直达鼻腔深部,毫无阻力。

  根据萎缩程度,可分为三级:

  •轻度萎缩:下鼻甲骨卷曲减少,仅尖端萎缩,仍能区分左右通道;

  •中度萎缩:下鼻甲骨大部分消失,卷曲结构模糊,鼻腔通道变宽;

  •重度萎缩:下鼻甲骨完全萎缩,上鼻甲骨也部分消失,鼻腔成为一个单一的大空腔,鼻中隔弯曲或断裂。

  鼻腔及周围:连锁反应的病变

  鼻腔黏膜因长期炎症变得粗糙、增厚,有黏液性或脓性渗出物,黏膜下出血(尤其打喷嚏带血的病例);鼻中隔(分隔左右鼻腔的软骨)因失去支撑而弯曲,导致鼻子向一侧歪斜,这是“歪鼻”的解剖基础;鼻窦(额窦、上颌窦)内充满黏液或脓液,窦壁变薄,严重时面部骨骼(如上颌骨)发育不良,导致面部不对称。

  全身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但因鼻腔通气受阻、嗅觉减退,病猪采食量下降,胃肠消化功能受影响,可见胃肠内容物较少,肠道黏膜轻度充血,这是生长迟滞的间接体现。



  三、诊断与鉴别:抓住“鼻甲骨萎缩”的核心特征

  猪萎缩性鼻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喷嚏、歪鼻)和解剖特征(鼻甲骨萎缩),同时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

  •与猪流感鉴别:流感表现为突发高热、群发咳嗽、流涕,病程短(1周左右),无鼻甲骨萎缩和面部变形,可通过体温和病程区分;

  •与传染性鼻炎(非萎缩性)鉴别: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的鼻炎仅表现流涕、打喷嚏,无鼻甲骨萎缩,面部无变形,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

  •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鉴别:后者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鼻腔病变轻微,无鼻甲骨萎缩,多伴随腹泻等肠道症状。

  实验室诊断可通过鼻腔拭子分离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或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或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感染后2-4周可检出),但临床中最直接的诊断依据仍是鼻甲骨萎缩——只要解剖发现下鼻甲骨明显萎缩,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四、防控要点:早干预才能阻止“歪鼻”发生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控核心在“早”,因为鼻甲骨萎缩一旦形成便不可逆转,需从母猪、仔猪、环境三方面构建防线:

  1.疫苗免疫:给母猪“穿上防护衣”

  仔猪的早期感染多来自母猪,因此母猪免疫是关键。后备母猪配种前2-4周接种萎缩性鼻炎二联苗(含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经产母猪每胎产前4-6周免疫1次,通过初乳传递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出生后4-6周(最易感期)免受感染。仔猪也可在2-4周龄接种疫苗,增强主动免疫。

  2.药物预防:抓住“关键窗口期”

  对易感仔猪(2-8周龄),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敏感药物(如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连续使用2-3周,抑制鼻腔内病原菌繁殖。发病初期(未出现鼻甲骨萎缩前),可对病猪鼻腔喷洒抗生素溶液(如庆大霉素),配合肌肉注射敏感药物,能减缓病变进展。

  3.生物安全:切断“病菌循环链”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且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因此需实行“全进全出”,新引进猪只隔离观察4周以上,确认无喷嚏、流涕症状再混群;产房、保育舍每周用2%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消毒1-2次,重点清洁地面缝隙(病菌易在此滋生);降低饲养密度,保持通风良好(氨气浓度过高会加重鼻腔损伤),避免猪群打架(外伤易诱发感染)。

  4.淘汰重症猪:减少“传染源”

  对已出现严重歪鼻、生长停滞的病猪,因其治疗无效且持续排毒,应及时淘汰并无害化处理,避免感染同群健康猪只。屠宰时若发现鼻甲骨严重萎缩的猪只,需彻底清洁屠宰环境,防止病菌扩散。

  猪萎缩性鼻炎虽不致命,却像“隐形的小偷”,悄悄偷走猪群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记住“喷嚏不止要警惕,鼻甲骨萎缩是铁证”,通过疫苗、药物、环境管理多管齐下,才能让猪群远离“歪鼻”困扰,实现健康生长。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