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说,火车每一次的更新换代,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衅。“铁路发展太快了,对司机的请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连续地学习、提高,才能追赶得上时代的列车。”他以精深的业务和操纵技术,担任了沪昆铁路、昌九城际、向莆铁路和沪昆高铁首趟动车组的开行任务。
寄语祖国:
从一名普通的蒸汽机车司机,来 现在驾驶着中国最高时速的高铁,没有祖国的繁荣发展,就没有铁路的今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祝愿祖国像火车一样,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义工大哥”徐建华:尽自己的努力,让社会更温暖
■ 江西日报记者 邹海斌
“我觉得每一次付出,都会得来 一份快乐。”9月27日,宜春五眼井18号,一间低矮的房子里,徐建华正在细心地给残疾老人杨桂英剪脚趾甲。杨桂英告诉记者,小徐义务照管 她有8个年头了,有这么好的义工帮她,是她的福气。
“我想尽自己的努力作点奉献,让社会越发温暖。”徐建华9年前开始做义工,每逢双休日就去做公益。2008年,宜春义工发展来 200多人,徐建华向民政部门申请注册了宜春爱心社,后来更名为宜春义工联合会。
有一年中秋,徐建华去五眼井社区帮70多岁的李奶奶扫地,发觉她偷偷抹泪。李奶奶伤心地说:“中秋节没人陪。”“奶奶别哭,我们义工就是你的子女。”徐建华安慰道。当他打扫完准备离开时,李奶奶竟然 要下跪。
“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善举,却是老奶奶心中的大事。”徐建华深有感触。他在宜春一家酒店工作了4年,每隔两天就给残疾老人杨桂英送一次菜,从不间断。前不久,杨桂英发觉小徐有一个星期没来送菜了,心里空落落的。
原先 ,徐建华跳槽了,可他放心不下杨奶奶,就向新公司的老总汇报,想挤出工作时间连续 给杨奶奶送菜。老总被他的善举感动,破例同意了他的要求,让这份善心延续下去。就这样,徐建华又开始给杨桂英送菜。
“公益是我割舍不了的情怀,一日为义工,终身为义工。我渴望 更多的人来做公益,让社会充满 爱。”42岁的徐建华在公益路上执著前行。
“我想做义工!”“我想做公益!”……如今,越来越多的宜春人加入了义工队伍,宜春义工联仅注册义工就有600多人。
寄语祖国:
公益的觉醒,义工队伍的壮大,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义工愿连续 奉献 ,为实现绮丽中国梦献出更多的力量。
台湾来的“南昌人”叶定坤:两岸亲情血浓于水
■ 江西日报记者 陈斌华
台商叶定坤2002年来来 南昌,12年来,他与南昌结下了不解之缘,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并举家移 迁至南昌。如今,他在一家台资企业做总经理助理,妻子在家当全职太太,小孩在南昌高新区的小学上学。
谈及这些年来的感受,他提及最多的还是政府非常“给力”。刚来南昌时,他在昌北一家广东企业上班。那时,台办的工作人员就经常前来问候,不时地关怀 他的工作生活情景,让他感受来 了温暖。
2010年,受朋友之托,叶定坤来来 现在的公司负责江西分公司的筹建工作。刚开始,公司建设用地都没有,同时他又不熟悉有关法律,因此,公司的筹建工作“感觉反常 的食 力”。费解情景后,台办工作人员积极前来向他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帮他落实了建厂用地。公司也很快建好了厂房,并投入使用,再一次让他感受来 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谈及公司目前的情景,他说:“公司发展比较顺利,订单量可以保证日常生产,也没有负债。”对于未来,他十分自信,“来 明年,公司就可以来 达设计产能的70%”。但是,公司还是不可避免地遇来 了一些困难,比如招工难。他觉得,现在合适的工人难招,工人的请求也比较高。对于这些,他认为政府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不能苛求。
他说,在经济下降压力逐步 增大的情景下,江西还能保持 这样高的发展速度,十分不容易。“这也是我们所渴望 看来 的”,他说:“公司的发展与祖国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按目前的形势看,公司前景十分光明。只要肯努力,未来发展不用愁。”
寄语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