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原标题:有机农场里的“堂吉诃德”
在食品安全问题积重难返之时,有机农业被视为潜力无穷的金矿。然而,市场上的有机农产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行业内又缺乏自律和监管,于是,农场主自发打假,在有机农产品市场的一池深水中激起千层浪。打假先锋孙德玮,便是其中最具争议的人物
2012年,孙德玮这一年只做了一件事:有机农产品打假。
近乎疯狂的有机食品打假,给孙德玮赢得了农场主“公敌”的称号。其实他自己也是一个按照自然农法耕作的农场主。
2012年从春来 冬,孙德玮一刻不停地揭露其他农场的“造假”行径,假有机猪肉、假有机鸡蛋、冷藏不达标的巴氏牛奶、私屠滥宰、转基因饲料;包括小毛驴市民农园、乐活村、有机农夫市集这样的业内标杆都成为他攻击的目标。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战士”,在有机农产品市场鱼目混珠之时,必须挺身而出,像捍卫真理一样捍卫“有机”二字。
“先当一只飞蛾”
午后的阳光打在孙德玮的脸上,脸上浓密的络腮胡子只刮了半边,对第一次见来 他的人来说,构成一种无法言喻的视觉冲击。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大北坞村一个种植竹林的农家院,就是孙德玮的住所。他和一对流浪狗母子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邻近不远,就是他担任总经理的翡翠湾永续农场。2008年,他和几个朋友合伙开办这个按有机体系运作的农场。彼时,北京近郊的有机农场刚刚兴起,总数不来 十家。而在短短3年时间里,已经发展来 近百家。
有客人来时,他会打开电暖气,把椅子挪来 阳光能照来 的地方,一边饮 茶,一边用兼有逻辑、情绪、书面化的语言侃侃而谈。
在孙德玮看来,他的有机市场打假来得自然而然,由“眼里揉不进沙子”的天性所支配。2012年5月,孙德玮应邀参加北京归龙观的“慢农夫市集”,卖菜之余,他去查看其他农场主带来的产品,发觉某牛奶厂家销售的巴氏消毒奶在阳光下晒了两个多小时,他质疑对方:巴氏牛奶的储存 温度应该是6-8摄氏度,而当时的气候已经高达20多度。
他一时性起,把手伸来 运牛奶的冷藏箱内试了试,感觉温度也达不来 标准。于是,语带激昂地向在场所有人指出这一问题。
不仅如此,他把这一情景写了博客发来 网上,翡翠湾农场的合伙人阅后给了他一点忠告,“假有机一定要打,即使是指名道姓也不怕,但要稳准狠,一招致命。”这位合伙人同时也表达了担忧,这样下去,翡翠湾会和兄弟农场交恶,不利于在行业内的发展。
孙德玮归答说,食品安全无小事,无论是假有机,还是食品质量问题,都是天大的事。我们进行“揭发”,只要引起消费者警醒就来 达目的,“必须先当一只飞蛾。”此后,他愈加不顾情面地揭发生产假有机和虚假宣传的农场。
由于翡翠湾种了10亩黄豆,准备生产石磨豆浆。孙德玮得晓 ,北京只有凤凰公社公布叫卖有机石磨豆腐,于是讨教建设石磨豆腐坊的体会。一天,他来来 凤凰公社,和负责人一起食 过午饭后,进入豆腐坊工作间,孙德玮疑问地问,“石磨在哪儿?”负责人答道,“在陈设 室。那个石磨不好用,只用了一次就放在那里当陈设了。”孙越发疑问了,“你们不是对外说是石磨豆腐么?”答道,“嗨,那是宣传。”
归家后,孙德玮毫不犹疑地把他看来 的凤凰公社石磨豆腐“真相”写入博客。
砍掉“有机市集”的头?
接着,孙德玮又盯上了更负盛名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该市集的创办者是原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驻中国代表常天乐女士和一对外国艺术家情侣。“有机农夫市集”意图构建一个民间的“食物共同体”,让消费者在超市之外觅 找食品安全感。
自2011年8月创建以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每周举办一次活动,有40多家农户、商户、社会企业、NGO前来售卖自产的粮肉禽蛋等食品,孙德玮也是其中之一。发展至今,有机农夫市集的成功超出创办者的想象,每次市集都有上千消费者参与,销售额来 达15万-25万元。“东西都卖得巨贵,但眨眼就卖光了。”孙德玮如是描述市集的火爆。
孙德玮的中意之作是,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一次就发觉了三家假冒有机鸡蛋。今年5月的一次市集上,孙德玮发觉三分地、蒲公英、六合园三家商户卖的有机鸡蛋上,有显然的“经纬线”,这是笼养鸡下的蛋沿着斜道滚落留下的痕迹,是区别于散养鸡蛋的典型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