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药产业
A、发展潜力庞大 前景看好
在医药行业整体业绩涌现下滑的 2004 年,中药板块却是一支独秀,延续其一贯稳固 增长特点,主要业绩增长指标在三个主要子板块中均名列前茅。该板块 2004 年主营收入增长率为 18 %,高出医药板块平均水平 6 个百分点,显然领先于其他子行业。主营利润增长基本与收入增长同步,达 15.3 %,领先医药板块平均水平 9.1 个百分点。毛利率为 42 %,比板块平均水平高 11 个百分点。
进入 2005 年后,中药品牌企业仍旧 被看好。据有关据统计, 2005 年 1-5 月,中药行业销售收入达 331 亿元,同比增长 18.9% ;利润总额 32.5 亿元,同比增长 20.1% ,增速快于去年,在未来仍将保持 较快增长。
目前就主要中药上市公司估量 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以同仁堂、九芝堂为代表的传统品牌中药;第二类是以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昆明制药为代表的特种资源中药;第三类是以吉林敖东、千金药业、马应龙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种中药;第四类是以天士力、金陵药业和益佰制药为代表的新技术中药。而这四类中每一类都有运营良好、业绩前景可期的代表企业:
作为中药行业第一品牌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其耳熟能详的拳头产品如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等具有广泛的市场号召力,声名更是享誉海外。同仁堂的产品大部分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品种, 2004 年在海外实现销售收入达 17 , 757.86 万元。而它募股项目的顺利实施, 2005 年内有望为公司增加 效益。
云南白药自 2004 年通过提价取得 50 %的净利润增长之后, 2005 年业绩仍稳步增长,公司更提出 “ 稳中央,突两翼(亿) ”的战略,其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体现在瓶装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膏和云南白药牙膏三大产品上。具体来说, 经过 1 年的市场培养, 2004 年瓶装云南白药胶囊的销售额来 达 1000 万以上, 2005 年在夯实基础之后有可能实现翻番的增长;云南白药膏 05 年则可实现 30 % -50 %的增长;而白药牙膏定位于高端市场,分析 05 年销售额可来 达 2000 万元。
马应龙主要生产痔疮类用药, 2004 年其产品治痔栓剂的销售收入猛上了一个台阶,从而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目前,马应龙痔疮药物的销量已占来 全国的 26 %,稳居第一位。鉴于当前我国痔疮类药品的市场空间仍有待开拓,因此,随着公司募集资金的逐步见效,其业绩将保持 进一步的增长。
天士力为中药现代化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所在的心血管用药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凭借品牌及甲类医保目录优势,复方丹参滴丸有望保持 稳固 增长,养血清脑颗粒进入重点城市医保,未来两年连续 保持 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力量。新产品荆花胃康胶丸、水林佳市场前景看好,重组尿激酶原、丹酚酸针等在研产品使公司保持 较强的不断经营能力。
而今年值得一提的中药企业还有在青蒿素特种资源方面拥有突出优势的昆明制药。今年 6 月,在坦桑尼亚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反常 会议上,再次传出抗疟疾用药青蒿素产品全球紧缺的信号。 WHO 猜测 ,未来 5 ~ 10 年内青蒿素类产品将在世界市场形成 15 亿美元的销售额。面对如此市场机遇,作为国内最早一家生产蒿甲醚的制药企业,昆药在纳入华立青蒿素产业链后,主营发展势头不俗,业绩增长也甚为显然。而为了完成 WHO 订单,昆药今年还加紧扩大蒿甲醚产能,其 8 月份扩产成功后,年产能将不低于 40 吨,这对于公司做大、做强青蒿素产业无疑会起来 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B、政策扶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而以上中药品牌企业具有的发展潜力,除公司本身的经营策略外,还得益于中药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产业发展的日趋成熟,从而为形成特殊的中药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除此之外,中药产业近年来快速稳固 的发展势头与国家对中药扶持的政策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政策导向方面,中药行业得来 了有利的支持,诸如自主定价、医保目录、中药保护品种等多项政府保护性政策,为中药企业的强势发展构筑起多重保护屏障。
自主定价权的涌现一开始颇受争议,但给中药企业带来了利好,许多优势品种从 " 提价 " 中获利。 这与其他医药子行业陷入“降价” 泥潭形成庞大的反差。比如云南白药历史上有过 2 次提价,每次提价后产品的销售收入的增长率都来 达 40 %以上,自产产品的毛利率也都有比较大的提高。 2003 年底公司对主要产品云南白药胶囊、散剂、宫血宁、云南白药气雾剂等产品再次进行了提价。从提价后公司 2004 年的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提高情景来看,自产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32 %,而毛利率来 达 83.75 %的高度,创出历史新高。还有东阿阿胶 2004 年 5 月全线提高阿胶系列产品价格,提价幅度达 18 %左右,由此公司 2004 年一举拿出净利润同比增长 36 %的成绩。再如,珍视明滴眼液是江西天施康旗下珍视明药业独家生产的中药保护品种。今年 6 月 10 日,珍视明滴眼液的渠道供货价突然全线上调,单价由原先 的 5.68 元增加 来 6.86 元,涨幅超过 20 %。这与业内公认 6 %~ 12 %的单次安全涨幅相比,仿佛有点出人意料。但珍视明和渠道合作关系良好,在渠道经销商中拥有良好的信誉,只要促销、广告拉动来 位,获得他们的配合不成问题。有趣的是,还有不少经销商积极支招,认为要做强做大珍视明,就必须涨价。
2004 年 9 月 16 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证 部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中,入选的中成药从以前的 415 个增加 来 823 个,增加 了 98 %,也显示了国家对中药产业的保护和决心。大幅度提高中成药在医保目录中的数量和比例,对于医院销售方面较为薄弱的中成药企业来说,无疑补偿 了企业销售发展中的 " 短板 " ,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医药消费结构中,国产药品比例的提升以及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始启动,都对在国内有重要认晓 度的中药销售增长形成支撑。
此外,对中药发展起着更直接推动作用的就是近几年来国家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药现代化目标任务的提出,有力地推进了中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科技的推进下,我国中药产业面貌发生了庞大的变化。近几年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治理 局等部门及各地政府主动引导企业开展中药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引入了超临界、罐组式持续逆流循环、大孔吸附树脂、膜分离等提取、分离技术;沸腾造粒、中药脂质体制剂、泡沫剂、滴丸剂等制剂技术开始用于生产;指纹图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运算 机在线控制技术也已开始应用。据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2004 年产业发展观测报告,自 1995 年来 2002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密集度已来 达 1.9 %,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技术密集度提高幅度最大,由 0.6 %提高来 1.6 %。 2003 年我国中成药工业总产值达 810.2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6 %;完成销售收入 751.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7.52 %。中药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医药工业总产值的 26.11 %。中药工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来 达 10.93 %、 10.55 %、 11.74 %,均高于或显然高于医药工业的平均水平,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态势。
C 、挠 住中草药国际认同度进一步提高的市场机遇
尽管我国是中药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战中,却屡屡败北于 " 洋品牌 " 。这其中除制剂技术相对落后等因素外,与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同度较低也不无关系。而这种状况在未来将有望得来 改善。今年,美国食品药物治理 局在其网站上公开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并在全世界范畴内征求意见。该指导原则的面世,标志着经过多年徘徊,美国终于承认植物药是药品,为我国中药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另外, FDA 对我传统中药的认证门槛也正在悄然降低,他们已开始注重疗效,而不再只是环绕 中药分子式做文章。今年 3 月,上海绿谷集团生产的一种抗癌中药已通过美国 FDA 审核, 4 月初将进入美国进行临床试验。无独有偶,和记黄埔医药 ( 上海 ) 有限公司的一个中药产品几乎在同一时间亦通过了 FDA 新药的临床验证申请。
目前我国国内市场是中药的主要市场,占我国中药市场销售额的 90 %以上。但国际市场是一个更大的市场,仅美国每年用于医药保健方面的开支就达 7000 亿美元,人均 3000 美元。同时,美国用于各种替代疗法的开支已接近 200 亿美元,其植物药市场也来 达 40 亿美元。因此,中药企业应挠 住现在的契机,大举进军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市场,从而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