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各子行业市场状况估量
1 、 化学药工业
1.1 化学药品制剂工业销售增长稳固
化学制剂药业主要面对国内处方药市场。生物药品的发展将压缩化学药制剂在国内处方药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国内化学制剂药市场需求增速相对前期放缓,但行业整体仍将保持 较高纯利能力,利润保持 与收入同步增长。 上半年,化学药品制剂实现销售收入 527.77 亿元,增长 22.65 %;实现利润 55.37 亿元,增长 27.42 %。
从制剂品种看,近年来,我国溶液剂和粉针剂的销售额连续上升,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其他剂型;片剂、胶囊剂平稳增长。溶液剂、粉针剂、片剂和胶囊剂是近年来药物剂型市场上的四大主导剂型。在注射剂中,血液系统用药金额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抗肿瘤、心血管和全身抗感染药逐步 脱离其他治疗系统,成为第二梯队;抗感染药占粉针剂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在抗肿瘤中,胶囊剂用药金额出现 上升方向,溶液剂和粉针剂用药金额增长较为迅速,片剂和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乳剂的增长则相对缓慢,其他剂型所占份额较小。在骨骼肌肉类药物中,溶液剂的用药金额增长迅猛,片剂则一直保持 着上升势头,粉针剂开始涌现上升方向,胶囊剂表现稳固 ,而乳剂的用药金额却在连续下滑。在神经系统药物中,片剂和溶液剂用药金额的增长方向显然,胶囊剂表现稳固 ,其他剂型所占份额相对较小,但都有一定的增长。在消化系统用药中,片剂的用药金额一直保持 着领先地位,溶液剂和粉针剂的增长非常迅速;胶囊剂的用药金额虽然也在增加 ,但速度相对缓慢;混悬剂开始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估量 还有发展空间;颗粒剂和乳剂则后劲不足。
1.2 化学原料药
A 、销售不断向好
从上半年据统计数据看,化学原料药工业完成销售收入 555.22 亿元,增长 27.94 %,销售增长出现 不断上升态势。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化 学原料药的第二大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目前,中国能生产的原料药有 1400 多种,年产能来 达 80 万吨左右,其中国内市场消耗的数量有限,有超过 90% 的原料药出口国际市场,因此我国原料药销售和竞争的主要市场是国际舞台,出口状况直接影响着产业收益的好坏。
目前世界化学原料药行业发展的慷慨向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较为有利。随着中国原料药生产技术的连续提高、制药设备日趋完善,合资医药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夺 占,以及全球化进程加快,成本、环境等原因,使得世界原料药生产中心正在向亚洲迁移,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国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欧、美是我国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地区,这不仅因为他们有近 5 个亿的直接消费人口,更重要的是,出于对资源和环境的考虑,欧、美发达国家总是严厉控制原料药本地生产的品种和规模,加上高额的利润和发达的制剂技术,欧美成为两个最主要的药品制剂的输出地,这转而成为对原料药的庞大需求。反常 是美国, 从 2005 年开始,有许多专利药陆续面临专利来 期,这为非专利药生产带来庞大商机,也为众多原料药厂商提供了进军美国的大好时机。另外,由于来自亚洲的原料药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而欧洲本地生产的原料药价格较高,故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制剂生产厂商弃用当地原料药而改从亚洲(主要是中、印两国)进口制剂生产所需的原料药。据不完全据统计,欧洲所需的庆大霉素、螺旋霉素、青霉素 G 钾盐、头孢力新和红霉素等常用抗生素原料药大多来自中、印两国。而且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安乃近等常用止痛药亦大多从中、印进口,再加上其他普药产品,估量 欧洲厂商从中、印两国进口的原料药品种有 800 多种。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球医药化工原料巨头纷纷摘 取行动布局中国市场也成为近年来的一大新动向。比如世界 500 强企业荷兰帝斯曼(DSM)与天津药业新郑公司共同投资 7000 万元开发维生素系列产品;日本抗生素企业明治制果在山东济宁投资 30 亿日元,与鲁抗医药集团合资生产医疗用原料药和动物用抗生素原料药,今年 5 月 18 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德国第三大化工企业德固赛集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山东凯赛里能生物高科技共同投资合作生产L-赖氨酸,项目也于今年 5 月开工;肽类药物巨头瑞士辉凌在广东中山国家健康基地也建立起亚洲第一家药品生产工厂;今年 4 月 11 日,雅来(佛山)制药有限公司与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签订了万君雅(万古霉素)总代理协议,据悉雅来集团的原料药生产主要集中在西欧,目前原料药总产值接近 60 亿美元,堪称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可以肯定 的是当越来越多的国外化工原料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来 中国时,必定会给国内化学原料药占据 国际市场增加 更多的机会。
B 、纯利能力全面提升困难
2005年在多种原料药价格接近成本价的情景下,价格大幅下滑的情景较少,加上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很小,推动 2004 年化学原料药毛利率下滑的压力虽然会逐步 减弱,但整个行业纯利能力依旧难以全面提升。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生产的多是通用名方面的低端化学原料药,本身靠的就是规模化的低价竞争,处于微利状况。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价高形成的成本压力依然强势存在。今年 5 月,石家庄制药集团国际市场部部长李建青接受媒体摘 访时说:“ 醋酸从春节前的 9000 元 / 吨一路涨来 现在的 18500 元 / 吨,蒸汽价格从 40 元 / 吨涨至100多元 / 吨,‘
五一
'过后,石家庄又将电价每度调高 5.48 分,光这一项估量 2005 年就要多支出 200 万 ~3000万元。 ” 据有关据统计显示,今年 1 ~ 4 月份,医药工业销售成本 825 亿元,同比增长 24.74 %;其中,化学原料药销售成本271.79亿元,同比增长 27.85 %。在销售费用方面,前4个月医药工业销售费用 169.4 亿元,同比增长 14.73 %;其中化学原料药 21.68 亿元,同比增长 20.22 %。
C、成本优势需技术作长久保证
2005 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增长是必然的,然而,一时靠规模化、低成本取得的优势会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逐步 削弱,所以我们在做大的同时,如何成为化学原料药领域的强国是当下必须要摸索 的问题。而在这一进程中,依靠研发使产品升级,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以技术作支撑的成本优势也才能越发长久。
众所周晓 ,通用药的原料药生产大部分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的产品,进入门槛低,容易仿制。即使在国内,只要一个产品在国际市场热销,就会引起竞相仿制和投资,反常 是一些大品种,如维生素C 、青霉素类等产品,因此形成了我国原料药产品集中度高,靠低成本恶性竞争的怪圈。而对于新的专利原料药的跟踪和夺 占专利过期通用药原料市场意识较差,新的活性化合物挑选 分子研究力量薄弱,对于我国原料药产业的长期发展大为不利。我国目前并不缺乏相应的研发人才,很多领域的研究已经与国际接轨,但缺乏支持研发与创新的环境与企业文化 , 实现原料药产品结构的升级,必须突破研发的瓶颈。
在研发方面,增强对国外同类原料药技术专利与市场信息的研究利用,将对企业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大有裨益。近年,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在华“筑巢”、建立研发中心,这为国内企业跟踪、费解世界原料药发展新动向提供了更多途径。在打技术牌方面,天津药业可堪称榜样,公司通过技术改造,使皮质激素类原料药物成本比国际平均成本下行了 40 %,有 7 个品种是国内独家生产,占据亚洲市场的 50%,并开始进入欧美市场;泼尼松原料药已通过美国 FDA 认证,打入美国市场,目前公司 50% 产品用于出口。可以说,技术和成本优势已同时成为天药股份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国原料药产业的突破趋势。
D、获得国际绿色通行证才有更大作为
2004 年国内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大部分已通过 GMP 认证,但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随着原料药企业越来越多地接触和进入国际市场,人们会发觉,进入国际市场反常 是欧美市场,会遇来 很多、反常 是由质量和技术请求所带来的种种非关税贸易障碍。如欧洲的质量证书 ( 即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 COS 或 CEP) 和美国的 GMP 符合性检查。因此,费解、接受并遵循国际贸易的 “ 游戏规则 ” ,对企业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欧、美是两大主要原料药市场,因此,费解及完成美国 FDA 对原料药的管制与认证和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 (COS 或 CEP) 的申请,使产品以合法身份进入这两个市场,进而进入整个国际市场,对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作用。
美国 FDA 的药物治理 档案(简称 DMF 文件)是化学原料药、中间体、赋形剂、辅料和医药包材等医药原材料进入美国大门的必需资格文件。美国对原料药的管制集中体现在 “ 符合性检查 ” 上。对于原料药,通过 FDA 批准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 DMF( 药物主文件 ) 的登记,请求递交的文件详尽描述所申请药品的生产和质量治理 的全过程以及药物本身的质量;二是当文件登记完成后,并且美国的原料药终端用户提出申请后, FDA 官员将对生产厂家进行 GMP 符合性现场检查,在现场检查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批准该药在美国上市的决定。
美国 FDA 自 1940 年起截至 2004 年 12 月底,已颁发的 DMF 文件登记号共有 17,894 件,目前有效的有 7,160 个。我国从 1980 年底开始获得此项登记号,截至 2005 年 3 月 31 日,我国共获有效 DMF 文件号 220 项,其中原料药 213 项。 今年 5 月 9 日,美国 FDA 发布了新获准原料药 DMF 号,其中我国共有 16 项原料药,涉及企业 15 家,通用名药物 15 种。最近两年,我国原料药迈向国际规范市场进程加快的表现之一就是获得 DMF 文件号数量逐年上升。据相关据统计, 2004 年我国共获得了 46 项,刚进入 2005 年就又增加 了 16 项。照此速度, 2005 年有望来 达 250 项以上。通过估量 可以发觉,凡是获得 DMF 文件号的我国企业,都是产品在国内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例如,浙江海正药业拥有的 DMF 文件号最多( 24 项),其产品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美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抗肿瘤抗生素等都在此行列;山东新华制药是我国解热镇痛药主要生产企业,他们的布洛芬、咖啡因、阿司匹林、甲氧苄氨嘧啶也获得了 DMF 文件号;国内抗生素重点生产企业河北中润制药,其产品 7 - ACA 、 6 - APA 、青霉素 G 钾和阿莫西林也在近两年获得了 DMF 文件号。
在取得美国的 DMF 登记号和通过 FDA 的现场检查后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原料药中间体取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 “ 通行证 ” ,而且由于 FDA 在医药业的权威性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它的批准也对于进入整个国际市场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另外,获得 DMF 文件号的一个直接益处是提高了产品的 “ 身价 ” 。由于 DMF 文件号代表了高质量、优良的治理 ,因此,它的产品和生产厂家即可能在业内获得很广泛的声誉,在国际市场也常常因此而身价倍增。在肯定 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来 ,我国的竞争对手印度在这方面也没有放松,今年一季度印度获得 DMF 文件号数量 42 项,是我国的 2 倍多。而印度、日本获得 DMF 文件号的总数更远远超过我国,分别是 622 项和 425 项,所以我们的差距还是十分显然的。
而欧洲药典证书 (COS) ,集中在对原料药质量的可控性上,必要时执行生产现场的符合性检查。截止来 2003 年 7 月底,欧洲药品质量理事会 EDAM 共签发 COS 证书 1398 份,其中有关化学药品的证书 875 份,占 62.6% 。中国只有 18 家制药企业的 30 个产品获得 COS 证书,全部集中在化学药品,仅占全球颁发证书总额的 2.1% 。而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共取得 141 份 COS 证书,约是中国的 5 倍。 目前, COS 作为一个地区性的证书程序,其影响已远远越过欧洲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已明确地或在事实上承认了 COS 在原料药品质量评判 方面的效力。因此,全球的原料药生产商纷纷着手 COS 的申请。从 COS 发放数据来看,明显与我国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在与印度的竞争中已显然处于下风。目前我国西药原料药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印度,我国在青霉素、维生素、扑热息痛、地塞米松、糖精钠、柠檬酸等产品上具有较大优势。因此,作为原料药的生产企业来说,应努力争取在欧盟的注册,取得原料药合法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E、人民币升值影响浅析
7 月 20 日央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并调整美元价格。据有关人士估量 ,人民币升值将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在医药各子行业中,由于化学原料药进出口数量庞大,因此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较大。由于我国化学原料药主要靠成本领先的竞争模式,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较弱,价格转嫁的难度较大,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竞争力下行;大宗原料药企业由于毛利率较低,价格谈判能力弱,汇率震荡的冲击要大一些;而对于一些特色原料药厂商如华海药业、海正药业,虽然出口比例较大,但是其产品毛利率高,依靠 技术降低成本空间也较大,长期看能够部分抵销升值的负面影响。而部分原料药进口较多的企业,如新和成等,可以部分抵减升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