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汇总:平稳生猪市场的实证研究
来源:互联网 2013-11-08 13:24:08| 查看:次
周望军
(2010年5月)
俗语 说:“猪粮安天下”,囤里有粮,圈里有猪,心中不慌。《明朝那些事儿》在开篇中说了一句名言:“几千年来,中华大地像一只空荡荡的饥饿的胃”。凡经历过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的人,对饥饿的感觉是有切肤之痛的。上个世纪末,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对中国保证食物供应问题提出疑惑,国际社会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绝大多数中国人丰衣足食,但保证13亿多人口的食物供应和安全问题,依旧是中国政府着力和关注的头等大事,我们深晓 :“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今天,我们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连续推进,大量人口、财富连续向城市集中,农业农村人口连续下行;由于人口连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对土地需求连续增加 ,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日益凸显。2007年5月份肇始的那一轮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成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导火索,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缓解生猪生产规律性震荡,保护 生猪市场的稳固 健康发展,对于保证 我国食物供应,具有反常 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筛选猪肉作为主要肉类消费品的因素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从营养学的角度讲,牛羊肉的品质高于猪肉。并不是中国人不晓 道牛羊肉品质高于猪肉这个道理,也不是中国人反常 喜爱食 猪肉而不喜爱食 牛羊肉,中国大多数人之所以主要依靠猪肉来补充人体所需的动物蛋白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历史因素。自中国进入农耕社会以来,由于地势 地貌所限,与欧美相比,中国缺乏大量放养牛羊的牧场,而生猪更相宜于圈养。其二,现实因素。因为相对于牛羊而言,生猪的生产成本低,在人口多、耕地少的情景下,养殖生猪解决肉食问题是一个最现实的筛选。由于历史因素,养成了食物的偏好和习惯,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只食 猪肉而不食 牛羊肉;当然也有一些人只食 牛羊肉而不食 猪肉(包括宗教方面的因素)。所以,猪肉构成中国大多数居民主要肉类食物的来源,乃是一种现实的迫不得已的筛选。中国从1996年以来的肉类和猪肉据统计资料显示,1996-2008年平均,猪肉消费占全部肉类消费的比重为66.11%(详见附表一)。这一据统计数据可以诠释猪肉对于中国食品结构的尤其 意义。
从世界范畴来察看,中国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65%以上。人均猪肉消费量排在第9位,与排在第1位的澳大利亚相比,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只相当于澳大利亚的50%(详见附表二、三)。1996—2008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下行0.0445个百分点。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行至5.08‰,如果这一方向延续,中国人口可能在2025年前后涌现零增长。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按世界主要猪肉消费国家人均消费水平,再考虑人口增加 原因测算,未来中国猪肉需求总量仍有约50%的增长空间。
生猪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估量
2007年5月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后,政府开始干预生猪市场。如果把这种干预作为一种正常看待,我们估量 生猪市场应从2008年开始。因为从此政府的干预打破了生猪市场规律性震荡的自然状况。从1996—2008年,中国生猪产量年均增长2.1%。2008年的总需求总供给刚好来 达一种相对均衡的状况。假定2008年进入生猪生产常态年份(包括生猪养殖收益、城镇居民购买猪肉的价格,生猪总出栏量、存栏量均处于常态水平)。2008年我国总人口13.28亿,猪肉产量4620.5万吨,人均年消费猪肉34.8公斤,大致念是中国人均每天二两肉。那么,我们即可以假定中国2008年以后每年猪肉总需求为Xt+1=Xt×N%(系数)。供给多于这一数量,表现为生猪价格归落;少于这一数量,通过价格上涨抑制需求实现动态平稳 。
如果以4620万吨猪肉作为2008年总有效需求,按13.2头猪折合1吨肉运算 ,那么当年需出栏的生猪量约6.1亿头。根据多年来的体会数据推导,每头能繁母猪每年能提供15头左右上市育肥猪(一样 情景下,母猪每年可生育2.2窝仔猪,仔猪哺乳期死亡率平均为20%左右,育肥期死亡率平均为10-15%),那么,实际需要能繁母猪约为4100万头。相应地常态的生猪存栏数应为4.2亿头左右。如果全部摘 用人工受精,一头公猪精液可满足700头母猪之需;如自然受精,一头公种猪可满足70头左右的母猪。按现行散养户占42%,规模户占58%匡算,每年需要公种猪26万头左右。
综上所述,从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稳 的角度估量 ,结论是:(1)2008年需要猪肉约4620万吨,(日均13万吨,165万头猪);(2)需要能繁母猪约4100万头,种公猪约26万头;(3)生猪常年存栏应控制在4.2亿头左右。2008年以后年份,可按体会公式Xt+1=Xt×N%等比例推算。(2)、(3)如果偏离这一标准值,将引发生猪市场和价格的震荡,偏离越多,价格震荡幅度越大。
生猪生产规律性震荡因素估量
我国生猪生产规律性震荡的特点,具有现代微观经济学所描述的“蛛网模型”的典型特点 。该模型显示,造成产量和价格震荡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即生产者往往将上一期的价格视为对下一期出售产品时的预期价格。而实际上,在每一期,生产者只能按照本期的市场价格来出售由预期价格(即上一期价格)所决定的产量。这种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的偏差,造成了产量和价格的震荡。
生猪生产每3-4年震荡一次的根本因素是由生猪生育繁育 和生长的特点决定的。(1)繁育周期:假定第一年生猪价格偏高,养殖户获利大幅度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根据价格信号的引导,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养殖业(因为养殖业进入门槛低,社会资金更容易进入,比如2007年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后,高盛等投资银行也开始进入中国的生猪养殖业),扩大养殖规模。扩大养殖规模的第一步是增加 能繁母猪的数量。新生的仔猪留作后备母猪,约需8个月(240天)可进入繁育 期;孕期为112天,哺乳期一样 为28天;从仔猪断奶来 育肥出栏一样 需要5个月(平均头重约200斤)150天。从留后备母猪来 第一批育肥猪出栏上市总共约需530天(18个月),即一年半后新一轮育肥猪大量上市。由于供过于求,这时生猪价格将降来 最低点,如2006年3月份,全国生猪平均出场价格每市斤仅3.24元。由于猪价过低,养殖户开始不留后备母猪,并大量剔除 能繁母猪。同理,在18个月后,2007年9月又导致生猪价格上涨来 这一轮震荡的最高点。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来 达每市斤9元,震荡幅度来 达278%。从历史数据估量 ,生猪生产每3-4年一个周期,正是由生猪繁育周期决定的。(2)生长周期:在不考虑新增后备母猪的情景下,生猪常态的生长周期是:孕期112天。仔猪的哺乳期一样 为28天,但大多数情景下哺乳期在28-40天之间,这决定于仔猪的价格。价格越高,仔猪出售越快;价格越低,仔猪留养时间越长。仔猪常态哺乳期约35天左右。进入育肥期来 出栏一样 是5个月,为150天。所以,从母猪受孕来 育肥猪上市,生猪的生长周期为325天。所以,民间有“年猪月菜”的说法。现在我们已经弄清楚了生猪的繁育周期与生长周期,又晓 道了“蛛网理论”的概念。这样就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归答了生猪市场为什么3-4年震荡一次的现实问题。
生猪的饲养成本和生产面临的风险
规模化饲养生猪,其成本核算与工业品生产成本核算大概相同。其物质成本和服务费用可以划分为(一)直接费用:1.仔猪进价;2.精饲料费;3.青饲料费;4.饲料加工费;5.水费;6.燃料动力费(电、煤及其他燃料);7.医疗防疫费;8.技术服务费;9.死亡缺失 ;10.工具材料费;11.维修保护 费;12.其他直接费用。(二)间接费用:1.固定资产折旧;2.保险费;3.财务费;4.治理 费;5.销售费;6.税金(2003年以后实行免税)。散养户虽然很难把成本分得这么细致,但发生的成本与规模养殖户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些项目多一些,而另一些项目少一些。
为了便于估量 生猪饲养成本的变化情景,我们把上述18个成本子项回集为三大类:(1)物质成本与服务费用;(2)人工成本;(3)土地成本。为了准确估量 生猪饲养成本的变动方向,我们筛选2001~2009年全国生猪成本收益调查数据为估量 样本(相当于生猪生产市场震荡的三个周期,详见附表四)。仍以2008年为例,当年全国每头生猪总成本为1290.18元(规模户1263.88元,散养户1316.17元),其中:物质成本与服务费用1160.45元,占总成本的89.9%(规模户1192.13元,占94.3%;散养户1128.68元,占85.8%);人工成本128.59元,占9.97%(规模户69.83元,占5.53%;散养户187.13元,占14.2%)。每头生猪平均土地成本为1.14元,所占比例很小。2008年,全国生猪出栏平均头重为110.5公斤,平均每头消耗粮食200.1公斤,折合两斤粮食换一斤猪肉。2008年每头生猪净利润来 达269.39元,成本利润率来 达20.88%。
精华推荐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