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整体经历了归落—企稳—反弹过程。从时间点来看,2月中旬正值农历传统春节假期,也成为农民卖粮高峰时间的自然分割点。春节之前,由于东北玉米气候尚低,加之上一年度收成 后价格上升强劲,临近节日农民卖粮热情有限,价格跌幅相对有限;随着春节长假完结,东北气候迅速升高,农民卖粮压力凸显,2月底3月初价格涌现显然归落,并波及港口等地。不过,3月中旬,在东北临储政策放宽、收购范畴扩大的有力支撑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终于成功筑底,局部反弹。
一、2013年第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归顾
1月份:1月上旬,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整体温顺 上扬。但不断时间不长,1月中旬开始,受农户玉米集中上市(尤以“地趴粮”及高水分粮为主)原因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不断归落,其中尤以东北产区显然,南主销区涨跌互现。截止1月末,吉林省部分县(市)玉米收购价格(单位:元/公斤,下同)在2.18-2.30之间,其中榆树为2.18,价格与去年年末持平;辉南为2.23,归落0.07,跌幅为3%;梨树县为2.27,归落0.01,跌幅为0.43%。吉林省二等玉米出库平均价格(单位:元/吨,下同)为2280,黑龙江为2180,辽宁为2320,均比去年年末归落20,跌幅分别为0.86%、0.90%、跌幅为0.85%。销区广东为2500,归落20,跌幅为0.79%;上海为2460,上涨40、涨幅为1.65%;福建为2500,上涨20,涨幅为0.81%。
2月份:正值传统农历春节。节前农户售粮主动性较高,玉米上市小高峰显现,玉米价格承压下降。春节期间,国内玉米市场购销活动基本停滞。春节过后,随着气候的逐步 归暖,玉米霉变风险增加 ,农户售粮较为主动。相比之下,贸易商收购态度慎重,压价收购意愿较强,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经历了急速归落过程,东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甚至重近“1元”时代。与此同时,南北港口玉米价格不断疲态,包括一些优质玉米在内的粮源价格同步归落。不过,部分销区及河南产区市场相对显强,这与铁路运费大幅上调,中国养猪网,运输成本增加 有关。截止2月末,吉林省部分县(市)玉米收购价格(单位:元/公斤,下同)在2.14-2.25之间,其中榆树为2.14,辉南为2.20,梨树县为2.25,分别比1月末归落0.04、0.03、0.02,跌幅分别为1.83%、1.34%、0.89%;吉林省二等玉米出库平均价格(单位:元/吨,下同)为2240,黑龙江为2140,辽宁为2280,均比1月末归落40,跌幅分别为1.75%、1.83%、1.72%。销区广东价格为2480,归落20、跌幅0.80%;上海为2510,上涨50、涨幅为2.03%;福建为2520,上涨20,涨幅为0.80%。
二、影响市场走势的原因估量
(一)政策原因
临储玉米收购力度加大。1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不断归落。为平稳市场粮价,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吉林省及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大收购力度。其中:吉林省启动了3项收储政策:一是针对东部山区高水分玉米烘干后涌现的变色粒无人收购问题,争取新的鼓励 政策,对色变粒玉米按常态玉米实行敞开收购;二是在有关部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省政府研究确定放宽玉米水分扣量标准;三是对东部山区等外玉米卖难问题,启动省级临储玉米收购措施。临储玉米收购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促使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收购进度显然加快(截止3月31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收购玉米8540.7万吨,同比增加 1983万吨),玉米价格整体止跌企稳;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他市场主体的收购主动性,进而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此外,价格的提高对农户新年度的种植意愿也有一定主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