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猪侠快讯 > 生猪供求快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饲料原料价格汇总:对我国当前预混料生产与使用存在问题的摸索

来源: 互联网   2014-10-22 17:56:17   查看:  次

饲料原料价格汇总:对我国当前预混料生产与使用存在问题的摸索[/page]

周  明1,李学枫2

(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安徽 合肥230036;2.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合肥230000)

中图分类号: S816.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3- 6202(2003)07- 0018- 03

我国饲料工业从无来 有,从小来 大,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但必须看来 :我国饲料产品质量还良莠不齐,制约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我国当前预混料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同一种微量元素预混料产品滥用的问题

铁、铜、锰、锌、碘、硒、钴等是畜禽的必需微量元素,主要通过饲粮给动物补充。在一些地方,基础饲粮(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等组成的基础饲粮)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摘 用添加预混料方式补偿 基础饲粮中微量元素的不足。微量元素预混料在畜禽饲粮中的使用,的确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畜禽的健康,提高其生产性能。但必须强调,微量元素预混料是补偿 基础饲粮中微量元素的不足。故而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方取决于基础饲粮,脱离了基础饲粮,无法评判 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的科学性。

我国幅员广阔,地势 复杂,土壤类型繁多,不同地区土壤的化学组成如微量元素组成差异较大[1、2],这就必然导致不同地区生产的植物性饲料中化学组成如微量元素组成不同。另外,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很大,气温也会影响饲料作物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吸取 利用。可见,由不同地区生产的饲料原料配合而成的基础饲粮中微量元素组成是不同的。因此,应针对当地具体的基础饲粮研制微量元素预混料。

脱离基础饲粮,盲目生产微量元素预混料有许多缺点。例如,在富含某微量元素的基础饲粮中还使用含某微量元素的预混料,一方面造成该微量元素的浪费,增大饲料成本;另一方面导致动物对该微量元素的摄入过多甚至中毒。此外,长期使用这种预混料,还引起当地土壤中某微量元素浓度的进一步升高。具体就微量元素硒来说,我国一些地方为高硒地区,在畜禽基础饲粮中还用含硒预混料,无疑会加剧畜禽的硒过多或中毒症。另外,长期使用含硒预混料,又使土壤含硒量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一些饲料企业生产的微量元素预混料在几个省甚至全国范畴内来 处使用,虽然饲料市场很大,但微量元素预混料产品的地区适用性较差,生物学有效性在不同程度上受来 限制。

因此,微量元素预混料生产者应根据当地畜禽常用基础饲粮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制出适合当地畜禽基础饲粮的微量元素预混料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营养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综合性预混料各组分混合包装的问题

在饲料市场上,有1%、4%等添加比例的预混料产品。1%预混料中一样 都同时含有维生素制剂和微量元素盐两类物质或维生素制剂、微量元素盐和氨基酸三类物质。4%预混料中一样 同时含各种饲用矿物盐、维生素制剂、氨基酸以及其它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这些物质都被装存于同一包装袋内,其实,这种做法(包装法)是不合理的。现以维生素平稳性为例来解释。影响维生素平稳性的原因有多种,其中矿物盐是影响维生素平稳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预混料中加有矿物质会加快VA、VB2、VPP等维生素的缺失 [3](参见表1)。加入矿物质,会改变预混料的酸碱度,使维生素缺失 加快。所以,维生素制剂和矿物质不能混合包装、贮存。液态胆碱也不能同其它维生素制剂混合。目前,我国氨基酸添加剂的原料主要是赖氨酸盐酸盐和DL--蛋氨酸;前者水溶液的pH值为5-6,后者水溶液的pH值为5.6-6.l。这两种氨基酸的添加剂不宜同维生素制剂混合,但可同矿物盐混合。因此,在生产1%或4%等添加比例的预混料时,要将维生素等平稳注较差的组分与矿物盐、氨基酸等组分分开混合、单独包装,使用时,将两者加人畜禽的基础饲粮中,并混合平均 。

表1温度和矿物质对预混料中VA. VBZ、VPP缺失 事的影响

 

 

维生素缺失 /%

 

处理方法

VA(贮存16周后)

VBZ(贮存27周后)

VPP(贮存27周后)

预混料中加有矿物质

 

 

 

热(恒温43℃)

70

76

18

室温(25±3℃)

56

54

9

冷(恒温1℃)

47

43

17

预混中料未加矿物质

 

 

 

热(恒温43℃)

64

58

9

室温(25±3℃)

57

50

4

冷(恒温1℃)

50

50

0

3高铜高锌制剂使用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