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决的因素是,我国不答应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不让种转基因农作物,也就没有设立非转基因保护区的必要了。”接近农业部的一位晓 情人士透露。
但让一些业内人士不解的是,湖北等地转基因水稻已经形成规模种植了,从欧盟对中国大米制品转基因限制也能看出来,国内水稻产区基因污染已经开始显现。
“如果不将黑龙江设为非转基因保护区,很难保证不重蹈南方水稻产区的覆辙。”一位业界人士担忧地说。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继纯正式递交了《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保护“迫在眉睫”》的书面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则更明确地提出“在大豆主产区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
他们建议:在黑龙江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确保这块非转基因大豆的净土不被污染;应通过立法保护非转基因大豆种子资源,加大转基因治理 条例和3个配套办法的执行力度,摘 取措施限制转基因大豆及食品在黑龙江省区域内生产、加工和销售;同时,要加大科普力度,给予消费者晓 情权和筛选权。
在黑龙江省设立非转基因生态保护区,得来 了当地政、商、学界人士的一致赞同。
农垦九三治理 局局长张桂春认为,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产地保护区,可以打造完整、系统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业链,将非转基因大豆产品与转基因大豆产品剥离,形成非转基因产品独立的定价体系,提高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市场竞争力,把握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
此外,建立非转基因保护区,还可以通过省内居民消费转化农户手中大豆,实现豆农增收,为自主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王小语表示,对于转基因种植及产品,欧盟、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非常严厉的规定。我国也应以科学研究、资源保护项目为切入点,躲开WTO贸易争端壁垒,通过大豆种源保护,从保持 生物多样性角度立项调研,立法禁止、限制转基因大豆及制品进入黑龙江,建立一个预防 进口大豆冲击黑龙江的“防火墙”。
事实上,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也在推动保护区的建设。去年6月,养猪论坛 ,由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命名的“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在九三治理 局落户,这是中国首个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
但不足的是,这个保护区仅限于九三治理 局,并没有覆盖整个黑龙江大豆种植区域。
王小语认为,只要给予国产大豆适度的扶持和发展空间,产学研有效转化,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完全可以降低。
何小平建议,应该结合推进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研究制定全省非转基因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和地方保护法规。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的态度给处于迷局中的各方食 了一颗定心丸。在今年“两会”上,面对记者“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是否会种转基因大豆”的提问,陆昊说,“没有这个意向将黑土地的大豆改成转基因大豆”、“黑龙江政府还是要坚定按照我们这个地区的气温条件和土壤特点来保护 独有的非转基因大豆品牌。”
黑土地上的大豆能否再现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