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加工企业获得补贴政策并没有不断下去,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实际价差进一步扩大,加工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已无利可图,大部分只能筛选停产。
影响 “洋大豆”不但威逼 来 原有的生态平稳 ,也影响农副产品的安全
收豆的企业愁,卖豆的农民也愁,根源都指向进口的转基因大豆。
据费解,目前这些“洋大豆”即便远赴重洋来来 中国,加上运费,也比黑龙江的大豆要便宜。业内人士估量 ,如果任由转基因大豆进口,我国4000万大豆种植者和上百万工人将面临失业境地。
据有关专家判定 ,如果不摘 取挽救 措施,用不了几年,我国本土大豆可能消亡。大豆如果完全依托 进口,将会给我国粮油、饲料、农副产品价格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些言论绝非危言耸听,中国大豆危局已在多方面有所体现,保护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继纯一直在唤 吁保护大豆故乡。
对于中国本土大豆面临的危局,李继纯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调研。其中物种的侵略引起了李继纯的注意。他说,从物种保护上看,转基因大豆将对本土大豆种源造成污染,使原有的生态平稳 被打破,改变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国家对非转基因大豆的器重和保护还不来 位,限制转基因大豆的措施还不完善。” 李继纯说,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表示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目前我国还是处于警觉层面,还有许多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方面还没有以立法、制度规定等形式进行强制保护或限制。
这样的话语频繁得来 事实上的应验。2011年,黑龙江省出口韩国的混合饲料因为被检出转基因成分而遭来 韩国拒绝结算。
记者费解来 ,黑龙江省的主要贸易
伙伴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不但请求其进口食品不得含有转基因成分,部分国家甚至请求从我国进口的饲料也是非转基因产品。
更主要的是,“当转基因大豆100%地占据 了中国市场、我国大豆产业消亡后,进口大豆还会这么便宜吗?”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潘文华心存疑惑。
事实上,我国大豆产业不仅涉及种植业、加工业,还包括收储、畜牧业、饲料业等行业,在国家食品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潘文华认为,在国内刚性需求的背景下,如果本土大豆产业消亡,完全依托 进口大豆,我国粮油、饲料、畜禽、水产养殖业将面临全面威逼 ,对农副产品价格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在业界看来,虽然针对转基因的安全与否还未有定论,但是对其潜在危害的质疑声甚嚣尘上,而在转基因上表现突出的大豆则备受业界关注。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认为,中国大豆是全世界最好的大豆。同时他指出,目前有些学者违反现实,宣扬转基因大豆产量高、品质好,而事实上,转基因大豆只转入了抗草甜膦基因,根本没有高产、高品质的基因转入。
“在中国,由于认识上的纷乱 ,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鱼目混珠,这是中国大豆丧失话语权、定价权的根源。”刘登高说。
“以前,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在外形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但现在消费者已经很难直观辨别。” 黑龙江孙吴大豆协会会长刘民表示,目前协会已摘 取“订单保护”等多种措施力促国产大豆的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土天然的大豆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南京中商华天总经理张文良说,就当下而言,企业第一 要告诉消费者自己的产品是否是转基因食品,让消费者有晓 情权和筛选权;其次产品上市之前要获得国家的审核。
应付 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并通过立法保护本土大豆种子资源
“我省应挠 住机遇,建立天然大豆保护区。”王小语说,转基因大豆有强盛的资金和市场公关能力,任由其在市场蔓延不摘 取措施,黑龙江省很难保证没有农户种植。一旦造成基因污染,将很难恢复。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何小平提出,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转基因食品安全尚存争议的情景下,应该对其加以预防 。他建议在黑龙江省全境辟建国家级“非转基因生态保护区”,“这一方面能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能给人们筛选非转基因食品奠定基础。”
然而,业界酝酿了多年的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建议在2012年被农业部正式否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