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克山县也是传统大豆种植区,近年大豆种植面积也在锐减。在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克山县的大豆一直坚持在240万亩,但目前已经下行至150万亩了。
谈及弃种大豆的因素,很多农民都认为种大豆的比较效益太低了。他们有一个对比账:种1亩玉米成本为400多元,按亩产1500斤、每斤0.8元算,1亩挣800元;种1亩大豆成本300多元,按亩产300斤、每斤2.2元算,1亩挣不来 300元。
谭志娟是黑龙江省讷河市的农业推广技术员,30年来,她见证了大豆产业的兴衰成败。在全国“两会”上,这位全国人大代表频繁提交《关于要求国家对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给予支持》的建议。她认为,我国的大豆产业已
经来 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谭志娟告诉记者,作为“肥茬儿”的大豆,可以成为调整种植业轮作的一种作物,涵养这片黑土地。但现在,种植大豆在农民眼中已经变成了“鸡肋”。
早在2005年,大豆产业危机四伏的情景就已初露端倪。在一次全国“两会”上,谭志娟曾大胆猜测 大豆产业的衰弱。但令她没想来 的是时间这么快、情景这样严肃 。
数字最有说服力。谭志娟说,作为中国“大豆之乡”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已从2005年的6323万亩下行至去年的3644万亩,8年间减少了近一半,目前仍呈下行方向。而与这个现象截然相反的是我国进口大豆连续创出新高。
谭志娟在田间地头和农民谈天,问大家是否还种大豆时,听来 最多的归答是“不赚钱,我们不种”。
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全省种植大豆每亩净利润256元,玉米每亩净利润495元,粳稻每亩净利润高达695元,大豆、玉米、粳稻种植效益比为1:1.9:2.7。由于种植收益显然低于玉米和水稻两大粮食作物,豆农种植主动性急剧下行。
尴尬 即使摘 取补贴政策,本土大豆仍难以抵挡“洋大豆”的强势
近几年,各地的食用油企业越来越多地筛选进口大豆,黑土地上出产的天然大豆逐步 受来 冷落,虽然国家也在连续出台保护措施,但是“洋大豆”的攻势依然凌厉。
在黑龙江,几乎所有的压榨企业都是天然大豆加工企业。在转基因大豆面前,有些豆企确实也曾坚毅过。
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要坚持经营,大豆的收购价格需要坚持在每斤1.6元左右,“但是农民认为价格太低,这与预期1.8元左右的国家收储价相差两毛,农民卖豆的主动性不高。”
豆农确实抱着这样的心态。在他们的仓库里,金黄色的大豆堆积如山。许多人不清楚为何漂洋过海的进口大豆那么便宜。一位农民坦言,种豆的成本每斤起码要1.7元。
提起卖豆的事,一位杨姓农民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惜售心理严重,但捂来 最后,能否卖来 什么价依旧是心里没底。
难能可贵的是,在转基因大豆价格远低于本土大豆价格时,黑龙江豆企仍信守诚规,储存 着最后一片天然大豆的净土。但是,即使所有的黑龙江豆企联合起来,也依然难以抵制进口大豆的进攻。
以目前大豆来 岸价3400元/吨左右为例,国产大豆每吨收储价为3740元,国产大豆压榨企业在原料成本上就已经高出了几百元。
对于压榨企业而言,榨油后剩下的豆粕也是收入的很大组成部分。以“龙江福”为例,豆油占企业收入的30%,豆粕则占60%多。一样 企业加工后的豆粕会就近卖给邻近的饲料加工厂。
“实际上,我们的刚性需求在豆粕,因为这直接涉及来 家禽的饲料。但现在我国饲料厂60%的产能都集中在外资手里,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产能影响市场、操控价格。”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
目前,转基因豆粕已经深入来 黑龙江腹地。王小语估量 ,黑龙江一半的饲料厂直接使用的是转基因豆粕,“饲料厂只看成本,他们不管豆粕是不是转基因。”
宋胜斌对此深有经验:“饲料厂根据进口转基因豆粕的价格来定价,如果我们卖得高一点,它们就不用我们的豆粕。”
“现在我们加工豆粕,要每吨卖来 3000元才够本。而进口豆粕在沿海加工完了来 黑龙江最低价是2800元。豆油的价格更低,沿海都跌破每吨7000元了,黑龙江还在保持7400元以上。这个价卖不动,但是卖低了就亏损。”
事实上,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国产豆企,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1月宣布给收购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每吨160元的补贴,以拉平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价差,但加工企业必须按照每吨3740元的价格收购国产大豆。
以收购价不低于3740元/吨测算,扣除每吨160元的收购补贴,原料成本为3580元/吨,而加工进口大豆的最低成本仅有3400元/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