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豆粕、玉米期货,环绕 生猪产业平稳发展,我国的商品期货交易所10年前就开展了生猪期货的开发设计工作,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提来 “摘 取期货交易等措施平稳发展生猪产业”。期货品种上市的条件是该品种具有价格震荡庞大的特点 。套期保值是通过远期合约的买卖,转移价格风险。但时至今日,生猪期货的上市仍旧 没有时间表。一方面我们发展质量不高,标准化水平、产业主体素养各方面不来 位,使我国上市生猪期货的条件确实还不具备。另一方面市场又认为,这十几年来如果有期货等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发挥,是否在产量增幅稳固 的情景下,价格波幅就不会涌现如此大的跳跃?如今,产业步入深化改革期,随着产业化经营程度的提升,期货交易必备的条件必定得来 改善。此时上市生猪期货,彼时就是市场利器。给市场多少信任,就会得来 多大归报。
因此,政府要真的加大推动力度。要推动生猪期货上市,以形成期货现货的价格联动,起来 期货价格对现货的指导作用;同时要建立养猪企业入市融资或费用补贴支持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期货、保险等现代化市场工具的运用,不仅推动养猪业现代化发展,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五、生猪产业改革新前景——
社区化发展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是,城镇融入大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引发国人无数感慨。山水能留住,乡愁则是文化。中国有源远流长的生猪文化,其消费本身就是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美好的标志,它必然上升为“文化”。中国人在属相上、在文学作品里、在民间手工艺创作中,都用猪来象征温情安逸。食 着猪肉却看不见猪跑,这就是乡愁。现代化的养猪产业,要留住产业文化,这是产业发展的目标所在,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
在发达国家,有许多专业化社区,其产业升级形成复式产业。如法国、加拿大的葡萄酒产区,丹麦、新西兰的奶牛产区,荷兰的郁金香产区等等,产业与旅行业乃至教育培训业形成多层复式产业,社区也由此成为专业社区。一产带动三产,产业带动社区,社区形成文化。发达国家之所以农业发达,不仅产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更实现了产区的社区化服务。产品不仅有品牌,还有地理标志。如丹麦养猪,请求饲料必须使用本国自产粮食。文化的影响力使人有追求。我们总是感慨农村留不住人才,而人才是要靠发展留下来的,你给他建设了发展环境,他会永远忠诚于家乡,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
中国目前不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缺乏的是平稳完善的产业社区。城镇化建设推进难,正是因为产业带动性差。产业的不平稳,使城镇化没有支柱产业,形不成社区化服务,城镇就只是一堆住宅。“招商引资”引来的多数企业与当地的关系就是政策利用关系,享受完优待 政策就走。它不是农民的产业,不是社区的产业。所以,企业在农村建得越多,农村劳动力剩余得越多。因此,要把产业平稳提升来 社区平稳的高度去安排。特别是养殖企业,不仅需要土地,更需要环境,只有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入使之成为社区的产业,才能获得成长。那种大围墙一竖,与当地百姓无关的企业,是对社区文化的损害。因为完善的社区对产业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约束,它特有的监督功能是企业成长的氧气。
社区化发展的核心是合作社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养猪龙头企业不仅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化经营关系,还要与当地社区建立社区共建关系。这样的关系才能使养猪企业找来 发展根基。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的陈生经营的“壹号土猪”几年前走红行业内外,他2007年进入养猪市场,2012年销售额就接近6亿元。他挠 住了猪肉行业产业化薄弱这个软肋,把传统农贸市场的零售商纳入麾下,又逐步把批发商收购进来。再发展下去,他自己也遇来 瓶颈了,就是养猪的土地他拿不来 了。所以说,目前我国生猪产业进入来 “合作社时代”,再高明的“陈生”,如果不在公司“加”农户上有作为,不在社区发展上做奉献,都难以在农业产业上实现可不断生存。
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农业社区,他们的模式其实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新西兰政府因为奶农不同意,修建旅行公路的规划绕开了牧场,结果,奶牛旅行更旺了;波兰农民为了保持 红菜头的风味与种植传统,在供不应求的行情下依然不肯跨界种植和设施化种植,红菜头销售价格却依然平稳。这种产业精神,这种社区文化,无不令人敬仰。
我们的产业,有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我们的责任,在追求发展中传承文明。
本报记者 孙鲁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