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主管部门动摇地认为,导致猪肉价格震荡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较低。他们渴望 效法美国,因为后者的体会掩饰:当规模化养殖占来 市场的80%以上,猪肉价格就会趋于平稳,产业风险也将可控。对此我表示了解。但是,当时猪肉价格上涨本身已经会刺激养猪户增加 生产了,可政府还急于推出一系列鼓励 措施增强养猪户的主动性,结果造成短时间内生猪生产能力大幅增加 ,随后表现为价格急速下行。” 冯永辉指出。
王晓悦也指出,高盛、德意志银行以及国内不少的民营资本当时就是在这种情景下进入养猪行业的。原先 ,2008年,外资投行高盛中国也加入来 养猪大军的行列,在生猪养殖的“特区”湖南、福建全资收购十余家专业养猪场。有趣的是,一些人士认为,这次猪肉价格的“疯狂”即是高盛等投行炒作的结果。
“对生猪生产进行调控并不是排除 震荡,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尽量避免由于过度震荡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损害。”冯永辉指出,“相比较于强力推行规模化,政府更应该提供生猪预警信息,更应该做好的是生猪的疫病防护。”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