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出口基地项目、年产1500万支注射剂项目均由全资子公司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实施。截至报告期末,制剂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04,137.30万元,大部分设备安装完成,2012年6月开始抗结核制剂线已来 达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生产设备已结转固定资产;生物制剂线、肿瘤药制剂生产线完成设备安装,水系统、空调系统已完成安装;培南类制剂生产线部分设备完成安装。年产1500万支注射剂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8,432万元,已完成主要设备安装。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景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2012年6月29日,公司2012年度第一次暂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实施主体及实施内容的议案》。同意将本公司2010年度非公布发行募集资金项目--制剂出口基地项目中的"抗肿瘤制剂生产线车间"及"培南类注射剂生产线"的实施主体由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变更为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同意将"抗肿瘤制剂生产线车间"尚未投入的26,671.76万元募集资金变更为年产1500万支注射剂项目,该项目已经本公司于2011年11月11日召开的2011年第四次暂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项目总投资为53,246.16万元,资金来源原计划为企业自筹,截止2012年5月31日该项目已投入自有资金19,058.25万元,后续投资将改用募集资金投入,若不能满足项目投资需要的部分仍由海正杭州公司自筹资金解决。截止本报告期末,该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8,432.00万元。详细内容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2012年6月14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披露的公司临2012-21号《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实施主体及实施内容的公告》。
(4) 其他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来 达计划进度的因素解释
富阳制剂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期原计划于2012年下半年来 达预定可使用状态。根据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与Pfizer Luxembourg Sarl(辉瑞卢森堡公司)签订的《合资经营协议》,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富阳制剂出口基地建设项目的部分生产线将作为出资注入三方共同出资设立的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为了顺应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未来生产请求,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对项目建设提高了标准,在项目设备选型和工艺安装等方面均作出了调整,相应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未能按预定时间来 达可使用状态。
2012 年 6月,富阳制剂出口基地建设项目中的抗结核生产线已部分来 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开始投入生产使用。正式投产后,该部分生产线完成销售收入2,376.06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2.12万元。
4. 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估量
单位:万元
5.非募集资金项目情景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董事会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估量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和制剂产能大国,但是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薄弱,以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尚未得来 根本改变。跨国医药企业看好我国潜在的庞大医药市场,加快实施向我国扩张的战略,我国药物创新研究的机遇和挑衅并存。为了实现由仿制为主来 创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国家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确定了"来 2020年,将把我国建设发展成为医药科技强国、产业大国,综合创新能力来 达世界前5位,医药产业进入前3位,保证 我国人民健康、保护 国家战略安全和社会平稳"的战略目标。同时,明确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战略方针。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大力提升我国制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制新药是提升一个国家、民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是有效防治重大疾病、保证 我国人民健康、保护 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平稳的迫切需求,是医药产业振兴、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推动医改的强盛动力,是提升医药产业国际地位,实现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 公司发展战略
海正以全球发展为目标,建设"一个思想"、"两大战略"、"五大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工程。所谓"一个思想":自主创新哲学思想;"两大战略"就是"宽领域、大纵深"全球化发展战略,"宽领域"--从单一的化学药原料药向国际高端制剂、生物技术药物、特色原料药、自主创新新药发展的发展;"大纵深"--进军欧美高端制剂市场,进而遍及全球市场,最终成为中国民族药企的全球化大公司。"五大创新"即全球发展整合创新、自主研发体系创新、产业升级转型创新、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实现使海正真正成为中国民族药企自主创新和全球发展标杆企业的目标。将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全面推进了"三大转型",即原料药向高端制剂转型、化学药向生物药转型、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型,为我国制药业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 经营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