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国际合作是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的强盛动力。根据“十二五”农业国际合作总体部署和《全国“十二五”兽医事业发展规划》请求,经部领导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兽医国际合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兽医国际合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兽医国际合作保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战略,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主动效果,为推动兽医事业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恢复了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合法权利并全面参与OIE各项活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相关国际组织合作逐步深入,主动参与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制订、食品法典标准讨论和生物武器公约履约谈判,倡议并在华承办召开了多个国际和区域兽医会议,承担了禽流感防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卫生健康等兽医合作项目。先后与近30个国家签署动物卫生与动物检疫合作协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专门工作组或直接对话机制,与周边国家开展联防联控,向非盟、南太及有关国家提供防控技术援助,加强与主要贸易国双边技术交流与磋商,提出官方动物卫生措施评议意见,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对外贸易。部属有关单位分别与发达国家兽医对口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或开展“结对子”项目,兽医系统能力建设取得主动进展。我国成为OIE亚太区委员会主席国,有关专家入选OIE专门委员会,多家兽医实验室被指定为OIE参考实验室,无牛瘟、无牛肺疫状况获得国际认可,我国在国际和地区兽医事务中的话语权显然增强,兽医工作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连续提升。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压力越来越大,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挑衅越来越多,反常 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倡导“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理念,兽医国际合作已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需要应付诸多挑衅。从国际形势看,生猪价格,兽医工作被定位为全球公共产品,国际动物卫生法规标准日趋完善严厉,不同国家和地区环绕 相关市场、资源、科技和标准的竞争越来越猛烈 ,给我国妥善处理动物产品贸易争端,保护国内养殖产业安全造成较大压力。从国内实际看,我国作为养殖业大国,全面参与国际兽医事务的能力依旧不足,兽医国际合作有关的协作配合、财政保证 和人才培育等机制急待建立完善。反常 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的发布实施,对开展联防联控,全面加强兽医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请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兽医事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请求,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兽医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和机制建设,连续提高兽医国际合作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兽医国际合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以服务国内养殖业发展、提升动物卫生和兽医公共卫生水平为中心,以提高兽医国际合作能力作为主攻趋势,全面整合兽医系统国际合作资源,完善优化工作机制,连续拓展兽医国际合作领域和空间,促进我国兽医事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任务。一是强化技术支撑,系统研究国际动物卫生标准规则,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动物卫生和兽医公共卫生标准制修订的能力。二是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支持政策,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保证 推进各项工作。三是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参与兽医国际事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兽医行业和兽药产业“走出去”。四是做好转化应用,研究推广国际动物卫生标准规则理念,提升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三、突出挠 好兽医国际合作重点工作
(一)切实履行在国际兽医领域的权益和义务。遵守OIE、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规则和国际照样,及时准确地通报动物疫情信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合作交流,促进全球动物卫生水平提高。加大动物产品贸易谈判和国际规则标准制修订的参与力度,深入研究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水生动物卫生法典》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有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标准,跟踪国际标准规则制修订动态,及时提出我国的立场和主张,保护 国内养殖产业利益。
(二)研究转化国际兽医相关法规和标准。参照OIE、FAO、CAC、WTO/SPS、《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等有关工作机制,主动推行“同一健康”、“良好兽医治理 ”等国际兽医理念。依靠 部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设立相关工作组(见附件),及时费解、把握 相关领域工作动态,强化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沟通和谐 ,不断参与并跟踪研究相关国际标准规则的制修订和实施情景,加快国际动物卫生标准规则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