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老教师发明“非粮型发酵饲料”,期待大批量投产 喂猪不用玉米,或破解“猪周期”
草根歌手有“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作为展现 舞台,专利发明人是否也能有一方展现 的平台?科技发明、科研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科研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能奏出完美的音符。为促使更多科技发明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本报与山东省科学院、济南市科技局、济南市科协、济南市晓 识产权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觅 找好发明”活动正式启动。
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绮丽泉城。市政府频繁提出,加快发展必须建立在高质量、高效益的基础之上,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增加 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奉献率。在记者近段时间的摘 访中,遇来 了不少发明人,他们醉心于科技发明,苦心钻研,很多成果已经取得国家科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但是发明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时却遇来 了难题。有些好发明虽然已经转化为生产力,并且产品已经得来 市场的认可,但社会各界晓 之甚少,融资困难,扩大生产规模受来 制约。而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限于自身科研力量不足,在产品设计、技改革新等方面需要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苦于找不来 好的技术。
如果你是专利发明人,有好的发明专利需要觅 找企业合作、资金支持,可以联系我们;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需要觅 找好的科技项目,可以联系我们;如果你是银行业机构或者风险投资机构,同样可以联系我们。本报将在科技发明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本报推出“觅 找好发明”活动,为广大发明人搭起展现 专利发明的舞台,为技术找企业、为企业找技术,为好的技术觅 找融资、转化的渠道。即日起,企业和专利发明人可拨打本报两部热线:82886410、82886335,告诉我们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力 帮你解决难题。
(记者田珊)
□本报记者 田珊
在很多人眼中,科学院是科研发明的象牙塔,但是科研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生命力。记者日前走进山东省科学院摘 访,通过这个窗口,从另一个角度察看不同行业的领军企业,看看他们连续创造辉煌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创新驱动力。看看我们所熟晓 的品牌和产品背后,有哪些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
“即食海参”从山东走向全国,企业坐上火箭
金秋十月,科院路19号,山东省科学院西院区一处安静 的院落内,生物研究所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刘昌衡和他的科研团队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正在进行有关海洋水产品开发的一系列功能性实验。从2002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算起,这已经是刘昌衡与好当家集团展开科研合作的第十个年头。
即食海参,对大多数人而言已经不生疏,它解决了食 海参的烹煮难题。可是人们不晓 道的是,这个海产品家族新成员的产生 ,让山东威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的销售额像坐了火箭一样突飞猛进。
2002年,当国内的绝大多数海产品加工厂家还处于把打捞上来的鱼去掉骨刺,低价销往国外的时候,好当家开始琢磨着如何走深加工的路子。企业从日本购进了一台机器,生产一种叫做“海鲜酥饼”的产品。购买这台机器,花费了好当家500万元。500万元,在10年前的威海,这些钱可以开2-3个规模不小的加工厂了。机器买来了,第一批产品出炉了,可问题也接踵而来,生产出的“海鲜酥饼”保质期仅仅为1个月,这成了产品销售的一大劣势。怎么办?好当家想来 了觅 找山东省科学院进行合作。“第一次和我们合作,企业还是试试看的心态,第一笔合作资金只有3万元。”刘昌衡告诉记者。
尽管初次合作项目不大,但是随着难题的解决,企业看来 了科技创新的力量。随着海鲜酥饼问题的解决,延长海参保质期这一课题,进入了双方的视野。
“谁都晓 道,海参营养价值高但做起来却很麻烦,发制干海参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技巧不对,烹制出来的海参像橡皮筋一样难咬不说,还很容易破坏海参的营养价值。食 海参能不能像食 方便面一样,打开就能食 呢?”好当家提出与省科学院共同研发“即食海参”。2003年的365天里,刘昌衡在好当家的加工厂里驻扎的时间超过了300天。聊起发明研制即食海参的那些日日夜夜,刘昌衡的声音依旧透着兴奋。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省科学院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山东省科学院好当家集团联合实验室”,企业每年向科学院支付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这样的合作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