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双方合作攻克了水产品转化为常温、即食产品的技术难关后,一种全新的“即食鲜海参”问世了,并热销大江南北,企业的销售额和利税因此创造了新的奇迹。“即食海参的成功,是双方合作的结果,有企业的创新意识,科研队伍的全身心投入,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刘昌衡说。
从老板发明来 全员创新,科研是企业的“命根子”
“在济南,我们与很多大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山东省科学院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孙长高告诉记者。“比如九阳、浪潮等大企业,都与我们进行合作研发。他们对研发的需求是源源连续的。”
孙长高的话,让记者想来 了一年前在浪潮集团的见闻。在位于高新区的济南浪潮公司总部5号楼,有一面墙壁上醒目地刻着不少公司普通员工的名字。这是一面“专利墙”,也是“光亮榜”。每一位员工,无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只要获得了专利,就将他的名字和专利名称刻在上面,所有来浪潮参观的人都能看来 这面墙。“这只是员工发明的一部分,浪潮提倡全员创新。”浪潮集团企业发展部总经理吴向辉告诉记者,浪潮所在的信息产业,是个创新密集型产业,如果不每年推出新产品,企业就难以坚持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
另一个例子来自济南走出的小家电巨头九阳。
这个品牌人们耳熟能详,但鲜有人晓 的是,九阳豆浆机的发明人正是其董事长王旭宁。18年前,人们要想在家随时饮 来 新鲜热豆浆还是件不太现实的事儿,为费解自己的豆浆瘾,1994年,25岁的王旭宁发明了第一台豆浆机,随后,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创业,把豆浆机这一国人独创的家电产品推向市场。
王旭宁的旭字是“九日”,所以也就有了九阳这个商标。1994年,王旭宁筹资30万创办了九阳电器公司,开始研制生产九阳豆浆机。1999年6月,时年30岁的王旭宁获得了智能型家用全自动豆浆机的国家发明专利。
如今的九阳,除了招牌产品豆浆机外,又根据人们的需求,开发出了电压力煲、电磁炉、办理 机、榨汁机、开水煲、紫砂煲、豆芽机等系列产品。“正是因为九阳这种连续推陈出新的传统,它才得以走来 现在,得以在猛烈 的小家电品牌竞争中立足。”九阳小家电的科研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超越世界级竞争对手,两项科研投入10亿
最近,浪潮主导的两个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通过国家验收,一个是“浪潮天梭高端容错运算 机”,另一个是“海量储备 系统关键技术”,这两个新产品目前分别在中国传感中心试运行。“在此之前,这两个产品的生产技术一直被IBM(微博)和惠普(微博)两家世界信息产业巨头所垄断。”浪潮集团企业发展部总经理吴向辉透漏,为研发这两个项目,浪潮企业注资与国家资金投入加在一起,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
吴向辉表示,“高端容错运算 机”的研发成功,意味着我国银行系统、金融机构以后可以使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运算 机系统,摆脱IBM、惠普的技术垄断,这将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开支。
与此同时,九阳也迎来了喜讯,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技术委员会德国柏林会议上传来消息,九阳制定的豆浆机国际标准已被专家委员会投票通过,这是中国的小家电品牌第一次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
据费解,目前豆浆机出口至国外市场,摘 用的是厨房机械和液体加热器两项标准。但豆浆机具有电动和电热以及智能程序控制等多项特点 ,现有标准不能完全满足豆浆机安全及检测请求。这给国内的豆浆机生产、出口造成了障碍,贸易壁垒也随之产生。要冲破国际贸易上的出口限制,争夺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的权益是重要的一步棋。此次豆浆机国际标准颁布后,相关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浪潮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6%,九阳为3%
搞科研离不开钱。
浪潮企业发展部总经理吴向辉说,浪潮用于科研的经费已持续多年占销售收入6%以上。企业从不同岗位的各个层面设立奖励措施,有技术创新项目奖、成果效益奖、专利成果奖等。在技术研发层面,他们摘 取“饱和投入”法,即除了年度的研发投入预算外,还对随时评估产生的创新项目保证经费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