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查看最新行情
一、天气炒作渐入尾声,全球大豆供需平稳 表趋松
8月中旬开始,市场在美国农业部8月报告大幅调低2013年新季大豆产量预估的背景下,相伴 着中西部作物带的偏干天气进入了本年度第三轮天气炒作。进入9月中旬,天气炒作历时1月,鉴于新作大豆目前已基本完成结荚,我们认为本轮天气炒作已渐入尾声,市场对天气的关注度将转淡,供需数据的逐步确认将成为后市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先对美豆本季平稳 表做预估以期预判美豆11月合约的价格区间。
图1:过去一个月大豆生长关键期的降雨与气候

资料来源: NOAA
9月农业部报告中,新作大豆单产预估调低至为41.2蒲/英亩,符合市场预期,新作大豆种植面积坚持7717.8万英亩的预估值。9月报告数据,与近期各大主要机构对新作产量的调整基本一致,CBOT市场估量 师平均预估单产在41.1蒲式耳/英亩,Lanworth较为悲观,下调单产至40.4蒲式耳/英亩,Informa则相对乐观,仅小幅下调新作美豆单产预估至42.4蒲式耳/英亩。
我们的判定 是,从8月上旬开始正式进入结荚期,整个生长关键期80%的时间里,中西部一半左右的地区处于缺乏降雨,温度偏高的状态,这对单产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将单产的上限定在42蒲/英亩(低于8月美国农业部报告预估值)。从优良率的变化方向上看,今年同2011年较为相似,当年的单产为41.5蒲/英亩,同时只要优良率不低于50%,那高于去年的39.6蒲/英亩应是大致率事件。
因此我们分析美豆新作单产震荡区间应在39.6-42蒲式耳/英亩。考虑来 今年生长整体延迟给作物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9月报告的单产调整较为可靠,后期连续 大幅下调的概率较小。此外,对于新作种植面积,我们认为市场目前的判定 应已经接近于实际收成 面积,因此坚持9月报告预估的7640万英亩的收成 面积预估值不变。
图2:新作美豆优良率走势与往年比较

需求方面,9月报告中坚持了长期以来2013/14年度中国6900万吨大豆的进口预估,我们始终认为这一进口预估值偏高。2012/13年度国内豆粕饲料消费整体处于高位,分析全国豆粕消费总量在4800万吨左右,2013/14年度饲料需求大幅变化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们坚持豆粕4%的平均增长预期,豆粕本季消费总量应在4990万吨,约合6320万吨的大豆压榨量,假定2013/14年季末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保持 在600万吨以上,加之压榨产能扩张可能带来的补库增长,我们的模型显示2013/14年度中国进口量会在6670万吨左右。因此,我们同比调低美豆对中国进口量约80万吨(合29.5百万蒲式耳),以此判定 为基础,同时假定其余USDA数据9月预期不变,我们给出预估的美豆本季供需平稳 表如下:
图3:美豆新作供需平稳 表预估

资料来源:上海中期,USDA,天下粮仓
尽管从新作美豆平稳 表显示,美豆市场本季将无法完成预期的供需转松的调整,连续 坚持偏紧供需状态属于大致率事件。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全球豆类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即使美豆偏紧的平稳 表使CBOT市场始终有能力建立美豆的高位价格孤岛,但由于在巴、阿两国本币大幅贬值的宏观背景下,大豆作为软黄金的保值作用,配合CBOT美豆市场的强势价格格局,南美豆农在2013/14年度连续 保持 了2012/13年度种植扩张的主动性。USDA在9月报告中另外的一项重要数据调整在于巴西本季新作产量被上调至8800万吨,较去年调高600万吨,同比上调逾7%,扩张幅度高于市场之前预期的5%,这使全球大豆供需纸面上的平稳 较2012/13年度仍处于显然转松的格局中,库存消费比保持 在26%以上。 因此我们认为豆类从格局上看仍旧 处于下降的周期内,类似去年的大幅上扬的牛市行情涌现的可能性极小。综合美豆4%-7%的库存消费比预期以及全球大豆市场26%以上的库存消费比预期,我们判定 9月报告奠定了在10月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前,CBOT美豆11月合约中幅波动的格局,在不发生早霜灾害的前提下,11月合约价格区间在1300-1450美分/蒲区间内。从下半年的走势看,已经过去的2012/13作物年度发生的CBOT市场在偏紧的美豆平稳 和宽松的国际大豆供需平稳 中觅 找合理的价值区间的过程仍在延续,且觅 价过程可能比上一年度更为复杂。未来除美国新作产量的预估调整外,中国进口大豆的节奏和取向(偏向于进口阿根廷大豆还是美国大豆)也将逐步成为后市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