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养猪百科 > 正文

猪弓形虫病

来源:百度百科 2020-07-10 17:11:04| 查看:

  中文名 猪弓形虫病
  
  外文名 Toxoplasmosis
  
  说明 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寄生虫 刚第弓形虫


  目录
  
  1 疾病简介
  
  2 流行特点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鉴别诊断
  
  6 防治方法
  
  ▪ 处方1
  
  ▪ 处方2
  
  ▪ 预防
 

  猪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的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有至少5亿人感染弓形虫。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的猪只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我国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分布十分广泛。经全国各地的调查,证实我国各地均有人和家畜弓形虫病。
  
  疾病简介
  
  本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其终末宿主是猫,中间宿主包括45种哺乳动物和70种鸟类和5种冷血动物。人也可感染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当人弓形虫被终末宿主猫吃后,便在肠壁细胞内开始裂殖生殖,其中有一部分虫体经肠系膜淋巴结到达全身,并发育为滋养体和包囊体。另一部分虫体在小肠内进行大量繁殖,最后变为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大配子体产生雌配子小配子体产生雄配子,雌配子和雄配子结合为合子,合子再发育为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出的卵囊数量很大。当猪或其它动物吃进这些卵囊后,就可引起弓形虫病。本病在5-10月份的温暖季节发病较多;以3-5月龄的仔猪发病严重。
  
  流行特点
  
  1.感染源 主要是病人、病畜和带虫动物,其血液、肉、内脏等都可能有
  
  传染示意图
  
  传染示意图
  
  弓形虫。已从乳汁、唾液、痰、尿和鼻等分泌物中分离出弓形虫;在流产胎儿体内、胎盘和羊水中均有大量弓形虫的存在。如果外界条件有利于其存在,就可能成为感染源。据调查,含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慢殖子)的食用肉类(如猪、牛、羊等)加工不当,是人群感染的主要来源。有生食或半生食习惯的人群,其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即可间接证明这一点;并有因食用生拌牛肝而发生急性弓形虫病的报告。
  
  被终宿主猫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食具均可成为人、畜感染的重要来源。据调查,养猫居民血清阳性率为20%,而不养猫的居民仅为9.3%。感染弓形虫的家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从粪便中排出卵囊,卵囊污染环境并很快发育成熟,对人和中间宿主都具有感染率。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的生活力很强。非孢子化卵囊在4℃条件下可存活90天,-5℃下为14天,-20℃下为1天。孢子化卵囊的抵抗力更强,-5℃下可存活120天,-20℃下为60天,-80℃下为20天。干燥和低温条件则不利于卵囊的生存和发育。
  
  2.易感动物人、畜、禽和多种野生动物对弓形虫均具有易感性,其中包括200余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5种变温动物和一些节肢动物。在家畜中,对猪和羊的危害最大,尤其对猪,可引起暴发性流行和大批死亡。在实验动物中,以小鼠和地鼠最为敏感,豚鼠和家兔也较易感。
  
  3.感染途径以经口感染为主,动物之间相互捕食和吃未经煮熟的肉类为感染的主要途径。此外,也可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在妊娠期感染本病后,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4.流行特征
  
  胎盘感染为先天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妇女胎儿也可通过摄人羊水而被感染。
  
  (1)人群感染情况 我国正常人群的弓形虫血清阳性率多在10%以下。全国标准化阳性率为6.02%,国际标准化阳性率为5.52%。
  
  (2)动物感染情况我国已从猪、牛、羊、马、鹿、猫、兔、豚鼠、鸡、黄毛鼠和褐家鼠等动物分离出弓形虫。经血清学或病原学证实为自然感染的动物有:即猪、黄牛、水牛、马、驴、骡、山羊、绵羊、鹿、猫、兔、鸡、褐家鼠、黄毛鼠、黄鼠、家小鼠、臭晌精、旱獭和熊,其中以猪和猫在弓形虫的传播上具有最重要的意义。血清学调查证实猪血清阳性率最高,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猪场达60%以上。
  
  (3)感染季节人群弓形虫的感染率一般是在温暖潮湿地区较寒冷干燥地区为高。对于人群发病季节性尚无资料记载。家畜弓形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居多。云南牛弓形虫病的发病季节十分明显,多发生于每年气温在25~27℃的6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猪的发病季节在每年的5~10月份。
  
  临床症状
  
  我国猪弓形虫病分布十分广泛,全国各地均有报道。且各地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病死率可高达64%。10~50kg的仔猪发病尤为严重。多呈急性经过。病猪突然废食,体温升高至41℃以上,稽留7~10天。呼吸急促,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流清鼻涕;眼内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出现便秘,呈粒状粪便,外附黏液,有的患猪在发病后期拉稀,尿呈橘黄色。少数发生呕吐。患猪精神沉郁,显著衰弱。发病后数日出现神经症状,后肢麻痹。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等处出现紫红斑或问有小点出血。有的病猪在耳壳上形成痂皮,耳尖发生干性坏死。最后因呼吸极度困难和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孕猪常发生流产或死胎。有的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有的病猪耐过急性期而转为慢性,外观症状消失,仅食欲和精神稍差,最后变为僵猪。
  
  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小点坏死灶。肺高度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其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和泡沫,有的并发肺炎;脾脏肿大,棕红色;肝脏呈灰红色,散在有小点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在剖检时取肝、脾、肺和淋巴结等作成抹片,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于油镜下可见月牙形或梭形的虫体,核为红色,细胞质为蓝色即为弓形虫。
  
  剖检病变的主要特征为:急性病例出现全身性病变,淋巴结、肝、肺和心脏等器官肿大,并有许多出血点和坏死灶。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常可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肠腔和腹腔内有多量渗出液。病理组织学变化为网状内皮细胞和血管结缔组织细胞坏死,有时有肿胀细胞的浸润;弓形虫的速殖子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急性病变主要见于仔猪。慢性病例可见有各脏器的水肿,并有散在的坏死灶;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明显的网状内皮细胞的增生,淋巴结、肾、肝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更为显著,但不易见到虫体。慢性病变常见于年龄大的猪只。隐性感染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组织)内见有包囊,有时可见有神经胶质增生性和肉芽肿性脑炎、
  
  鉴别诊断
  
  1.直接镜检取肺、肝、淋巴结做涂片,用姬氏液染色后检查;或取患畜体液、脑脊髓液做涂片染色检查;也可取淋巴结研碎后加生理盐水过滤,经离心沉淀后,取沉渣做涂片染色镜检。此法简便,但有假阴性,必须对阴性猪做进一步诊断。
  
  2.动物接种取肝、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加双抗后置室温下1h。接种前摇匀,待较大组织沉淀后,取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每只接种0.5~1mL。经1~3周小鼠发病时,可在腹腔中查到虫体。或取小鼠肝、脾、脑做组织切片检查,如为阴性,可按上述方法盲传2~3代,从病鼠腹腔液中发现弓形虫便可确诊。
  
  3.血清学诊断 国内常用有IHA法和ELLSA法。间隔2~3周采血,IgA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表明感染活动期;IgG抗体滴度高表明有包囊型虫体存在或过去有感染。也可采用色素试验(DT)进行诊断。近年来有人试用PCR法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多用磺胺类药物:每千克体重磺胺嘧啶(SD)70毫克和乙胺嘧啶6毫克联合应用,每日内服二次(首次加倍),连用3-5天;磺胺6甲氧嘧啶(SMM)6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5天;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含2%的三甲氧苄氨嘧啶)0.2毫升,每日一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磺胺甲基异恶唑(SMZ)100毫克,每日内服一次,连用2-3天。
  
  禁止猫接近猪舍,饲养人员也应避免与猫接触。不给猪喂食生的碎肉。
  
  处方1
  
  磺胺-5-甲氧嘧啶 3-4g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按1kg体重60-80mg用药,首次倍量,连用3-5d以上。
  
  处方2
  
  磺胺嘧啶 3.5g 二甲氧苄氨嘧啶 0.7g 用法:混匀一次喂服,磺胺嘧啶按1kg体重70mg用药,二甲氧苄氨嘧啶按1kg体重14mg用药。每日2次,连用3d以上。
  
  预防
  
  已知弓形虫病是由于摄入猫粪便中的卵囊而遭受感染的,因此,猪舍内应严禁养猫并防止猫进入圈舍;严防饮水及饲料被猫粪直接或间接污染。控制或消灭鼠类。大部分消毒药对卵囊无效,但可用蒸汽或加热等方法杀灭卵囊。应将血清学检查为阴性的家畜作为种畜。英国有人用色素试验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与动物接触的人群的弓形虫血清阳性率很高,因此推断动物在弓形虫病的流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可能是人弓形虫病的贮藏宿主。人们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弓形虫 疾病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