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保育、育肥猪只的保健方案讲解:
1、哺乳仔猪
①保健目的:
防治哺乳仔猪大肠杆菌黄白痢、仔猪贫血、提高免疫力;
②保健方案:
新生仔猪出生涂抹接生粉、蒙脱石:干爽吸潮、消炎、抑菌;
5日龄仔猪,各肌注1.5-2ml补铁针;
1日龄、5日龄、11日龄、21仔猪,选择长效抗生素(如头孢噻呋悬浮液、长效土霉素、长效阿莫西林),分别肌注0.5、0.5、1ml,防止细菌性肠道感染和全身性感染;
2、保育仔猪:
①保健目的:
仔猪断奶更换环境、转群、脱离母猪,导致应激、恐惧和免疫力下降;
仔猪断奶由吃母乳换成饲料,肠道菌群不完善、消化道不适应而应激腹泻;
仔猪断奶缺少母源抗体保护,仔猪自身免疫系统未建立,而易感疾病,如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等;
②保健方案
进猪前3天仔猪:复方阿莫西林1g/头猪+电解多维500g/吨水
进群后35日龄仔猪:
替米考星500g/吨饲料+磺胺氯哒嗪500g/吨饲料+小苏打400g/吨饲料,预防蓝耳、副猪、链球菌、巴氏杆菌、支原体等其他咳喘疾病(注:也可更换为泰万菌素+金霉素+扶正解毒散用药方案,具体根据仔猪情况调整);
3、导致保育仔猪死淘的两大疾病:链球菌与副猪的发病特征和治疗方案
仔猪在断奶后,因环境应激和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时,保育中后期阶段,最易感染的两种细菌性疾病副猪嗜血杆菌与链球菌,虽然发病过程不剧烈,传播速度也不快,但持续性感染和难以治愈的特点,造成的损失也较大;
4、副猪嗜血杆菌:
症状:
①发病特征主要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为主,外表症状以仔猪消瘦被毛粗乱为主;
②副猪嗜血杆菌只有在猪只免疫力下降或出现应激时,才会多发;
③猪只病变组织包括胸膜、腹膜、关节腔等,病变特点以纤维素性浆液增多为主;
④其他症状:病猪关节肿大、共济失调、部分皮肤坏死、扎堆、弓腰、内脏充血出血、绒毛心、腹膜与腹腔与内脏粘连;
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敏感药物包括氨卡西林、喹诺酮类(恩诺沙星)、头孢类(头孢噻呋)等,建议使用:
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氟尼辛葡甲胺(或地塞米松)肌注治疗;
给药频率保持每天治疗两次,连续治疗5天,若猪只体质较弱,可配合使用黄芪多糖辅助治疗;
5、猪链球菌病
症状:
①败血症性链球菌:
持续发烧41.5-42℃,嗜睡,皮肤弥漫性发绀和淤血斑,淋巴结肿大出血紫红色、黏膜点状出血,肺脏脓肿病灶切面分泌黄色脓液,病程较短,可突然死亡;
②脑膜炎型链球菌:
仔猪运动失调、四肢持续划水状运动、尖叫、眼睛明亮、前肢强直、脑膜出血红肿;
③关节炎型链球菌:
猪只关节腔充血粗糙、化脓性病变,关节肿大,刺破可流出脓液或黄白色奶酪样物质;
治疗:
猪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敏感药物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建议使用:
①猪脑膜炎或败血症性:
复方磺胺嘧啶钠+青霉素+地塞米松,肌注给药;
②猪关节炎型:
恩诺沙星(或复方磺胺嘧啶钠)+青霉素+地塞米松+安痛定(或氟尼辛葡甲胺),肌注治疗,每天给药两次;
6、育肥阶段:
育肥猪只主要以育肥呼吸道疾病和增生性回肠炎等疾病,具体如下:
①80日龄育肥猪只:
泰妙菌素200g/吨饲料+氟苯尼考500g/吨饲料,连用5天,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炎、猪肺疫、猪增生性回肠炎等常见疾病;
②110日龄育肥猪只:
氟苯尼考500g/吨饲料+多西环素500g/吨饲料,育肥猪常见呼吸道疾病(根据猪群健康情况和季节进行选择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