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可引起大量仔猪死亡?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来源: 互联网   2025-04-14 16:23:17   查看:  次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受到大肠杆菌的感染后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病,仔猪在发生大肠杆菌病通常会表现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等3种临床症状,导致仔猪出现食欲下降、生长发育停滞、逐渐消瘦、出现死亡,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对仔猪大肠杆菌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归纳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为广大仔猪养殖场提供一些防控该病的参考。

  大肠杆菌病是猪场一种多发性传染病,其对仔猪的危害比较严重,可引起大量仔猪死亡。但由于大肠杆菌又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其在猪场难以净化,但可以通过提升饲养管理水平、提升仔猪自身免疫力来减少该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损失。





  1病原简介

  大肠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的短杆菌,菌体大小在0.4~0.7μm×2~3μm之间。经染色后呈革兰氏阴性,在视野中成对或散在的存在,有部分大肠杆菌具有鞭毛,能够运动,有的还具有荚膜,大多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均具有荚膜和菌毛。该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能够在普通培养基上良好生长,菌落直径2~3 mm之间,生长温度在37℃为最适宜。大肠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常见的有O8:K88和O5:K88等。该菌对温度敏感,随着温度的上升,存活则呈现缩短趋势,在65℃的环境中,其可以存活30 min,但当温度升高到75℃时,不到1 min就会失活。其对大多消毒药物敏感,应用后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杀灭,但其对抗菌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

  2流行病学

  该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感染后尚未发病的猪以及被病原所污染的食物、饮水等。当健康猪接触到传染源就会受到病原的侵袭而出现感染发病的情况。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还可以通过皮肤和乳头等进行传播。易感动物为多种动物,其中包括猪,尤其是仔猪的易感性更高,而且感染后对仔猪的危害也非常大。

  该病通常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该病的和环境卫生等具有相关性,当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时,发病率会上升,发病率还和饲料的营养具有相关性,饲料中的营养不均衡也可以诱发该病。此外,当猪舍内的密度过大、猪舍内通风不良以及环境消毒不严格均可加速该病的流行和发生。

  3临床症状

  该病的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

  3.1仔猪黄痢

  该型多发生于1~3日龄的仔猪,主要危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仔猪在感染后表现为发病迅速、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就出现死亡情况,死亡病猪多是由于败血症和肠毒血症。最急性发病的病猪在发病后表现为后肢不能站立和急性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猪在出生后1~3 d发病,表现为腹泻,不断排出黄色的水样粪便,有时粪便呈粘稠状,散发出浓烈的腥臭气味,在粪便中还可见有大量凝乳块,病猪的后肢常会被粪便所污染,病猪出现精神不振、站立和行走不稳、严重脱水、被毛粗乱、眼球下陷等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因衰竭而死亡。通常死亡率达到90%以上。

  3.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主要危害10~30日龄之间的仔猪,发病猪表现为腹泻,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外观为糊状,并具有恶臭气味,不同仔猪有不同程度的腹泻,通常是可以持续3~7 d,大多病猪不会出现死亡。

  3.3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多发生在其断奶前后的时间段内,育肥猪阶段也会出现发病,而且该病的发病猪多是生长迅速且体况健壮的猪。病猪发病较急,眼睑水肿,发红,还出现麻痹和惊厥,甚至共济失调。病猪还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头部肿胀的情况。有时在发病初期还会出现轻度腹泻。病程的后期,表现为四肢无力,倒地,常表现为划水样,叫声嘶哑,最后出现死亡,该病的病程通常为1~2 d之间。该病的发生与应激反应有关,通常是伴随饲料改变、气候突变以及断奶和转群等应激因素而发病。

  4病理变化

  不同临床症状的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变化也有所不同。

  4.1仔猪黄痢

  发病仔猪剖检后表现为尸体脱水严重,黏膜和肌肉都表现苍白,肠道内有大量的内容物,为液体状,膨胀,在胃内有凝乳块,具有酸臭气味。肠道黏膜会有炎性病变,尤其是在十二指肠表现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大量点状出血,肝脏和肾脏也会有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4.2仔猪白痢

  病死猪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同时幽门部位有充血和出血,肠道病变明显,表现为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在肠壁上的淋巴组织突出肠壁表面,肿胀,在肠腔内有大量糊状的物质,颜色为灰白色,同时还有大量气体混合,散发出浓烈的腥臭气味。病程较长的病猪可见胃肠道内没有内容物,黏膜表面会出现一些炎症反应,使得肠道壁变薄甚至呈现透明状。还可见有部分病猪表现为心脏、肝脏和肾脏具有明显的出血点和坏死灶。

  4.3仔猪水肿病

  对水肿病死亡的猪进行剖检,可见其尸体肥胖,营养良好,在面部和眼睑等部位下会有水肿情况,在胃内可见有酸臭气味的食物,胃黏膜出现增厚的情况,常可以达到2~3 cm,在贲门部位常会出现水肿,呈胶冻样,有时还可见在基层和黏膜相连接的部位出现隔离,内部含有大量液体呈淡黄色。小肠黏膜出现水肿,为胶冻样,在肠系膜淋巴结处也可见水肿,并且切面外翻,在切口的边缘有充血和出血。肝脏质脆易碎,细胞出现脂肪样变和颗粒样变,胆囊被胆汁所充盈。肺泡充血,在肺脏内有血液或浆液。心肌出现变性和水肿,有时可见坏死。脑干水肿软化。

  5诊断方法

  该病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要应用实验室方法。在实验室通常应用病原的分离镜检结合生化试验来确诊该病。

  5.1病原的分离镜检

  从病死猪的体内无菌挑取肝脏和肾脏病料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经过37℃进行恒温培养24 h后观察,可见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红色的菌落,而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出的菌落呈灰白色,菌落边缘整齐、圆形、半透明状、光滑而均一。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涂片镜检,应用革兰氏染液进行染色后可见在视野中出现有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可以初步判定为大肠杆菌。

  5.2生化试验

  挑取纯培养的大肠杆菌接种于生化试剂管中进行观察,可见其能够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半乳糖等,但不能分解甘露糖,甲基红试验呈阳性,V-P试验为阴性,结合分离镜检的结果,可以判定为大肠杆菌感染。

  6防治措施

  6.1预防措施

  该病的预防需要通过对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结合免疫接种和养殖场消毒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该病的发生和饲养管理水平呈现正相关,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猪群密度过大,导致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变差,这是诱导该病发生的因素。猪舍内要保持相对恒定的内环境,在不同季节和天气变化过大的时候保持舍内具有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这样可以减少受到温度变化的应激。猪舍内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便于舍内有害气体排出和新鲜空气的进入,避免对呼吸道形成刺激。舍内要保持环境卫生,要常打扫和出粪,及时将内部的有害物质清理出去。还要注意对猪群的饲养,给断奶仔猪提供营养丰富且适口性好的饲料,要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导致仔猪出现霉菌中毒的情况,给猪群提供清洁的饮水。在饲料或饮水中可以拌入电解多维以及黄芪多糖等,不仅能够提升猪群的采食量,还能够提升猪群的体质,减少疾病发生。

  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技术之一,通常是对分娩前的母猪进行接种,在分娩前45 d和15 d免疫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疫苗各一次,还可以选择在分娩前的20 d左右免疫接种K88-K99二联疫苗。这样能够使仔猪在出生就获得被动免疫效果。接种疫苗还可以选择应用从养殖场分离到的病原相同型的疫苗,能够获得更有效的保护。

  良好的消毒也能够预防该病的发生,大肠杆菌对大多消毒液均敏感,消毒液要选用高效低毒的,这样在消毒的时候可以减少对猪群的影响。消毒药物要现配现用,避免长期放置,配制时注意浓度适宜,不能过高或过低。养殖场要制定消毒计划,定期消毒,消毒药物也要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应用同一种消毒液导致病原产生耐药性。消毒要做到全面和彻底,避免留有死角,而且对进入养殖区的车辆、人员以及其他物品等也要严格消毒。

  6.2治疗措施

  该病可以采用中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是根据病猪具体情况选用药物,通常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散寒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理中汤等用于治疗虚寒泄泻的情况。用清热燥湿和和中健胃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加白龙散等用于治疗湿热泄泻的情况。用四君子汤加小健中汤治疗寒湿泄泻的情况。每d用药2次,连续用药3 d,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治疗选用抗菌药物能达到治疗效果,但由于该菌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所以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最佳药物进行治疗。没有药敏试验,通常选用硫酸卡那霉素进行注射治疗,剂量为15 mg/kg体重,每d用药2次,连续用药3 d。配合应用强心、补液、止泻和抗败血病的药物进行配合治疗,效果更佳。

  7结语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养猪场最常见的传染病,该病可以引起仔猪的发病和死亡,给养猪场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通过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加强免疫接种和加强消毒来预防猪群发生该病,一旦有猪发病,要尽早进行隔离、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扩散,选用中西药均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