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业中,早期断奶仔猪腹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养殖效益构成了显著威胁。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病率高达50%~80%,这一比例凸显了其在养殖实践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这种疾病不仅导致仔猪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还可能增加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涉及生理、微生物、营养和环境等多个层面。鉴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更全面地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防治方法,并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该病的发生,从而保障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
1.1微生物因素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微生物因素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具体包括猪细菌性腹泻、猪病毒性腹泻和仔猪寄生虫性腹泻。
猪细菌性腹泻是由各种致病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可能存在于环境中,或者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传播给仔猪。
常见的致病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梭状芽孢杆菌,这些细菌能够产生毒素,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和腹泻。
猪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病毒可能通过空气、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传播。
常见的猪病毒性腹泻病原体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CV)和猪冠状病毒(PEAV)。这些病毒感染会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受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引发腹泻。
猪寄生虫性腹泻是由各种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如球虫、蛔虫和钩虫等。这些寄生虫能够寄生在仔猪的肠道内,消耗营养物质,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腹泻。
1.2生理发育不成熟
生理发育不成熟是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断奶前,仔猪依赖母乳获取营养,母乳中的抗体能够帮助仔猪抵抗病原体。然而,在断奶后,仔猪需要开始独立摄取固体饲料,这需要其消化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生理调整。由于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这些调整往往难以迅速完成,导致消化功能不稳定,容易发生腹泻;消化器官容积小也是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
断奶仔猪的胃和肠道相对较小,容量有限,这意味着它们无法一次性摄入足够的食物来满足生长需求。此外,小容积的消化器官也意味着食物通过的时间较短,可能导致营养物质未能充分消化吸收。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
胃酸分泌不足是另一个重要原因。胃酸对于食物的初步消化和杀灭病原体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断奶初期,仔猪的胃酸分泌量可能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导致食物未被充分消化,增加了腹泻的风险;肠道菌群失调也是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体温调节能力差也是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断奶初期,仔猪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低温或高温都可能导致仔猪的生理状态不稳定,从而增加腹泻的风险。
1.3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也是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精神应激,断奶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对仔猪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应激。断奶意味着它们失去了母亲的安慰和保护,同时还要适应新的环境和饮食,使仔猪更容易感染疾病;环境应激,断奶仔猪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突然改变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都可能对它们造成压力,从而引发腹泻;饲料应激,断奶后,仔猪需要从液体食物(母乳)转向固体食物(饲料),导致仔猪出现消化不良和腹泻;争斗应激,在断奶后的群体生活中,仔猪之间可能会因为争夺食物、领地或配偶而发生争斗。这种争斗不仅会导致身体受伤,还会增加仔猪的精神压力,使其更容易感染疾病。
1.4饲养管理不合理
饲养管理不合理是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是饲料品质差。如果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平衡或含有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等,都可能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和腹泻;二是饲料投喂不规律。断奶仔猪需要定时定量地进食,以保持正常的生理节律。如果饲料投喂不规律,如饲喂时间不固定或饲喂量不一致,都可能导致仔猪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引发腹泻;三是保育舍温度低,仔猪对温度非常敏感。如果保育舍温度过低,仔猪会感到寒冷,从而引发应激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腹泻的风险;四是饲养密度过高。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仔猪之间的竞争加剧,增加争斗和压迫行为,从而增加应激和腹泻的风险。此外,高密度饲养还会导致空气流通不良,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五是卫生环境差。不干净的卫生环境会导致病原体滋生和传播,增加仔猪感染腹泻的风险。
2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措施
2.1优化饲养环境
为了防控早期断奶仔猪腹泻,优化饲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一是温度控制,确保保育舍的温度适宜,一般建议维持在28~30℃。可以使用恒温器和加热设备来控制温度,避免温度波动过大。二是湿度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建议湿度控制在65%~75%。可以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来调节湿度,避免过于潮湿或干燥。三是通风改善,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避免有害气体和氨气等污染物的积聚。可以安装通风设备,如排风扇和风机,以保持空气新鲜。四是光照管理,提供适量的光照,模拟自然光周期,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和健康。可以使用人工照明设备,如LED灯,以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五是噪音控制,减少噪音污染,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有助于仔猪的休息和生长。可以采用隔音材料和隔音设备,如隔音板和吸音棉,来降低噪音。六是清洁消毒,定期清洁保育舍,包括清理粪便、清洗地面和墙壁等。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这些措施可以优化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环境,从而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2.2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控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设计断奶方案,选择合适的断奶年龄和断奶方式,避免过度应激。通常建议在仔猪21~28日龄时进行断奶,并逐渐减少母乳喂养量,让仔猪逐步适应固体饲料。提供优质饲料,选择营养均衡、易消化的断奶饲料,并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调整。饲料中应含有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控制饲料投喂量,根据仔猪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可以采用定时定量喂养的方式,确保仔猪获得充足的营养。保持饲料新鲜,确保饲料储存得当,避免受潮、霉变或污染。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定期清洁和消毒保育舍,保持保育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清洗地面和墙壁等。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高的饲养密度,减少仔猪之间的竞争和争斗。根据保育舍的大小和设施条件合理安排饲养密度。观察仔猪健康状况,定期观察仔猪的精神状态、食欲、排泄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有腹泻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并查明原因。
2.3强化生物安全
强化生物安全是防控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关键措施之一。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建立严格的人员进出制度,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猪舍。定期消毒猪舍,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等。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上推荐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消毒。控制车辆和设备进出,对于运输饲料、粪便等的车辆和设备,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加强饲料和水源管理,确保饲料来源可靠,避免购买来自疫区或有疫情的养殖场的饲料。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同时,要与当地动物卫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对于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制定急处理预案,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流程和措施。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2.4科学疫苗免疫
在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措施中,科学疫苗免疫是一项重要的策略。针对早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C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大肠杆菌等,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免疫。制定详细的免疫时间表,通常建议在仔猪断奶前进行初免,然后在断奶后的特定时间进行加强免疫。例如,可以在仔猪断奶前1周进行PEDV疫苗的初免,断奶后2~3周进行加强免疫。同时进行免疫效果评估,通过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了解仔猪对疫苗的抗体水平。如有必要,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免疫程序或选择更适合的疫苗。
3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措施
3.1西医治疗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补液和电解质平衡,由于腹泻会导致体液丢失,因此首要任务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或者静脉输液来补充流失的液体,常用的静脉输液补液0.9%生理盐水,5~10mL/kg.bw;5%葡萄糖溶液,2~5mL/kg.bw;复合电解质注射液,5~10mL/kg.bw;若是细菌腹泻,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有,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10~20mg/kg.bw,口服2次/d;庆大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腹泻,5~10mg/kg.bw,肌肉注射2次/d;恩诺沙星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2.5~5mg/kg.bw,口服2次/d。若是病毒引起的腹泻,如PEDV、TGEV等,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是,可用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腹泻,10~15mg/kg.bw,口服2次/d;还可以使用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可用于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0.5~1mg/kg.bw,肌肉注射1~2次/d。若是寄生虫性腹泻则可以使用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由蛔虫、钩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腹泻,10~20mg/kg.bw,口服1次/d;吡喹酮,主要用于治疗由蛔虫、鞭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腹泻,5~10mg/kg.bw,口服1次/d。对于腹泻引起的脱水、酸中毒等症状,可以使用碳酸氢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由于腹泻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因此需要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流质或半流质饲料,以减轻肠胃负担,可以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以帮助仔猪恢复健康。
3.2中医治疗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中医治疗注重辨证论治,即根据仔猪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诊断和治疗。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中医辨证主要包括脾胃虚弱、湿热内蕴、肝气犯脾等几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腹泻,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首先要对猪只进行止泻,常用中药制剂有白龙散(白头翁600g、龙胆300g、黄连100g),用量10~20g/次。而对于脾胃虚弱型腹泻,可以使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常用的中药制剂有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各60g,茯苓、甘草、莲子、薏苡仁(炒)、桔梗、陈皮各30g,砂仁15g),用量45~60g/次,可以起到补脾胃、益肺气的作用。对于湿热内蕴型腹泻,可以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黄连、黄芩等,可以使用白头翁散(白头翁60g、黄连30g、黄柏45g、秦皮60g),用量30~45g/次,均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止泻的作用。对于肝气犯脾型腹泻,可以使用疏肝和胃的中药,如柴胡、白芍等,可以使用四君子散(党参60g、白术(炒)60g、茯苓60g、甘草(炙)30g),用量30~45g/次,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对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可以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足三里、中脘等,以缓解腹泻症状,起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
4小结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是养猪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对仔猪的生长发育造成显著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首先,应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如适当调节温度和湿度,以减少应激因素对仔猪的不良影响。其次,需要优化营养配方,确保仔猪获得均衡的营养,特别是在断奶期间。此外,强化生物安全措施至关重要,包括严格的消毒程序和隔离新引进动物,以防止病原体传播。实施科学的免疫计划,包括疫苗接种和定期驱虫,有助于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最后,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立即进行治疗。通过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率,从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