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腹泻频发,别让您的金猪躲过了非洲猪瘟,却倒在了病毒性腹泻下,做好病毒性腹泻防控在这个冬季尤为重要。
01冬春季节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
2017年~2020年的仔猪腹泻病料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性腹泻,尤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检出阳性率为58.15%,小部分猪场存在猪δ-冠状病毒(Porcineδ-coronavirus,PDCoV)感染与轮状病毒(Rotavirus,RoT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57%与3.59%。
02病原学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形态多样,以球形为主。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重组变异,各地分离到的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PEDV的对环境抵抗力不强,50℃以下能长时间存活,60℃作用30分钟即可灭活。4℃pH5.0~9.0、37℃pH6.5~7.5时病毒比较稳定。一般的消毒剂均能将其灭活。
粪口传播是PEDV传播的主要途径。条件适宜时,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达9个月,可见粪便是主要的传染源之一。怀孕母猪感染后,病毒通过复制可在乳汁中富集,通过乳汁传播给新生仔猪。
03致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PEDV经消化道主要定植于小肠,感染小肠绒毛细胞后大量复制,导致绒毛受损、脱落,使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减弱。由于猪年龄越小,绒毛更新速度越慢,从而7日龄内仔猪感染后症状最严重。
发病猪肠壁变薄、充气,甚至呈透明状,肠道内充满黄色水样内容物,或含有未消化的白色凝乳块。小肠线毛萎缩,绒毛与隐窝深度比例由7ː1变为2~3ː1。
04PED的流行特点
1)1-3日龄哺乳仔猪对PEDV最易感,7日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7日龄以上仔猪感染后死亡率显著降低,但生长速度缓慢,易成僵猪。
3)PEDV变异快,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流行的毒株不尽相同,交叉保护较差。
在国家鼓励养猪产业恢复生产的政策引导下,养猪生产者快速推进复产、扩产,但由于二元杂种猪的短缺,当前大量三元杂、四元杂等肉猪转为种猪,对猪群的病原驯化及疫苗免疫不到位,为后续疾病的防控带来严重隐患,猪流行性腹泻将首当其冲。
05PED防控
在非洲猪瘟的高压防控下,猪场的生物安全空前加强,不论大小猪场均大大提升了生物安全管理力度,为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契机。
由于在非洲猪瘟爆发前,我们的猪场基本100%发生过PED,早就被PEDV严重污染,因此,尽管现在生物安全大大加强,依然不能完全杜绝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新生仔猪仍然可以感染PEDV而发病。
可见,必须对怀孕母猪进行免疫使其产生高水平抗体,仔猪通过母乳获得保护,且灭活疫苗是首选。